抗日神剧层出不穷,且都惯用各种夸张手法,但是,无论是戳中泪点的,还是戳中笑点的,都很快成为了过眼烟云。而这部抗日电影《我的上高》,看过之后,却令人感到静静的震撼,久久难忘。
主人公*清谷,江西上饶人,时任上饶提学,不以官位自居,却常以“读书人”自命。南昌沦陷,毗邻的上高县城危在旦夕。*清谷被连升三级,擢为上高令,不顾一众士绅、贤达的劝阻,慨然赴任。
碧水清波,清谷携妻儿,乘舟离去……
履职后不久,清谷回乡祭祖。时局更加动荡,大战一触即发,一位年长的乡绅问他,若临大事,作何处置?
他淡淡地说:“职守!操守!”
乡绅又问,若如此作何托付?
他立刻目光炯炯:“我即为上高令,上高乃是我的上高,上高子民乃是我的子弟。”
乡绅与众人皆承诺:“先生子弟亦我等子弟!”
绿水清波,清谷登舟离岸,高揖而去……
乡绅肃然含悲:“清谷,怕是回不来了!”
面对众人的疑惑,他缓缓道来:
“县令的职守,是与城池共存亡!
读书人的操守,是义不受辱!”
……
当时之势,国*屡战屡败,日*虎狼环伺,再回上高,无异于慷慨赴死。*清谷没有退缩,他再次坚定地向上高走来!
虽临末日之期,仍尽职守之责。驻*士兵为害百姓,致人死命,他为了严惩凶犯,咆哮*营,讨要公道。
将*认为他只是一介酸儒,毫不理会。他组织民众罢市,据理力争,终于惩除奸恶。从此*纪严明,百姓归心。将*也开始注意到这个文弱书生身上的血性!
城破在即,清谷带领民夫出城助*,把自己的家眷留在城中。
无论是回乡祭祖还是出城助*,临行前他总是细细地叮嘱妻子:买粮不要超过三斤,外出买菜一定远离城门,以免百姓误解,民心生乱;你是读书人的家眷,遇事不要慌,不要失态。
路遇出征的士兵,带兵的师长请*县长为大家讲讲三民主义,*清谷只说:“告诉士兵们,伤了有人抬,死了有人埋!要粮上高给!要人上高出!”
战地援助,他首当其冲,无惧生死。炮弹就在身边炸响,老表们四散而逃,回头看看,*县长还在埋头挥镐,于是老表们又都默默地回来了。
将*也开始对清谷以礼相待了。
将*甚至已经对清谷充满敬意了。
决战在即,将*派人给*夫人送去一些钱,*夫人拒绝了,她表示——城破投河,追随丈夫而去。她日日受丈夫的教诲,早已无惧生死,心地坦然!
如此县令,如此夫人,将*,感其至心,传令各师,誓与上高共存亡!
上高会战大捷!
据资料记载,上高会战的胜利是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少有的胜利。在历时二十六天的上高会战中,上高出动了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一的民夫,县城百姓每天为部队捐粮六七千斤,上高战役最后的胜利,离不开上高百姓的勠力同心!这其中上高县长*贤度(*清谷的原型)更是功不可没!
清谷其人——
临危受命
慷慨赴任
为民请命
为国守土
无惧生死
这样的读书人,理应称作“士”!
他有士的弘毅!有士的道义担当!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清谷把“读书人的体面”挂在嘴上,把“士子的精神与风骨”看的高于一切,为此他愿意付出身家性命。
不是对死亡没有恐惧,当目光投向妻子和一双小儿女时,眼中有不舍,更有愧疚,但是,他的一生所学,他的毕生追寻,让他别无选择。
正是因为有了内心的坚定,清谷临大事而方寸不乱,自有一股静气,自有一份定力,这是精神的力量,是思想的力量,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力量!
影片中两次出现碧绿如玉的,静静的河流。这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象征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河,静静地流淌着,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里。它可以使人温润如玉,可以使人宁静致远,但同样是这条河流,也可以使人性烈如火,纵横驱驰!
纵观上下五千年,我中华民族,何以经千年颠沛竟依然*魄不散?何以历万种灾厄却总能涅槃重生?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都流淌着这样一条静静的河流!
当山河无恙,它是绿水清波。
当神州罹难,它是碧血干戚!
本文来源于网络,以此纪念上高会战80周年。
著作权为作者,若侵权告之秒删。
相关阅读
上高会战:“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上高会战:下陂桥之核心战
上高会战:“上高会战”的起因与命名
上高会战:“上高长城”
江西上高:祭奠上高会战英烈
探访翰堂乡道陂村十九集团*总指挥部旧址
[原创]上高会战之胜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