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重振ldquo县中rdquo,为
TUhjnbcbe - 2021/7/2 21:59:00

县中能否办好直接影响该县发展水平的高低

今年,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当选第十三届全国*协委员以来,第三次带来关于“县中塌陷”现象的相关建议。

“现在我国的教育主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县中塌陷’是这一问题的一种突出表现。”近年来,唐江澎观察到,某地区县域内考上名校的高中生寥寥无几,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基本上没有,“那些但凡有点办法的家长都会努力把孩子送去市里或省城读书,有的是在那里买房,有的是全职陪读,老百姓为这种教育付出了很大成本”。

民进中央在西部某省调研也发现,某省刚刚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该县中考前名的学生,没有在当地高中读书的,而全市中考前名的学生,能留在市一中就读的也只有个位数。

数据的背后,是近10年来,不少地方在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情况下,出现了高中跨区域招生现象,这一现象,随着各种新体制学校的扩张而愈演愈烈。当然,也出现了毛坦厂中学模式,但它的成功并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这些省会或地级市的“超级中学”,在招生上的高歌猛进,逐渐形成对优质生源的“虹吸效应”。中考考得好,就一定要去省城或地级市的好中学,不在家乡的县级中学上,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思维。以前是“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现在是“鸡窝留不住金凤凰”。

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县中塌陷”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县中也曾有过辉煌时刻,为何有的会逐步走向衰落?胡卫分析,这一现象首先在于市场经济打破了人员地域流动的限制,农村劳动者普遍开始向工作机会更多的一线城市、省会城市流动,部分地区出现了“村空、乡弱、城挤”的现象。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县域高中资源的流失,一方面县中集聚的好老师被挖至或跳至市或省级高中,另一方面县中生源在减少,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流失。

在全国*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孙惠玲看来,“县中塌陷”除了受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城镇化进程的拉动,更重要的是教育内部的原因,也就是区域教育公共*策失衡。特别是近10年来,各地在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教育*绩观驱使下,出现了高中跨区域招生现象。这一现象,随着各种新体制学校的扩张而愈演愈烈。这些新体制学校借助优质高中的品牌、优越的办学条件、雄厚的财力、特殊的招生*策,吸引优秀教师和生源快速集聚,导致“县中”人气下降、优质资源(师生)流失、升学质量下滑。

胡卫也观察到,一些地级市出现了“超级高中”,“像庞然大物一样,吞吐和吸纳能力很强,有的一个年级能有七八十个班级,更加剧了县中生源的流失”。

在唐江澎看来,所谓“超级中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名校,而是以跨地市“掐尖”招生为主要手段聚集优质生源,以“清、北”升学人数为主要标志打造学校品牌,以强化应试为教育模式,在复制中扩大办学规模。一些“超级中学”把“尖子生掐光、好教师挖光、清北指标占光”,直接导致区域教育生态的整体恶化和教育水平的整体降低,弊害很大。

“一所学校挺出来,就有一批学校倒下去。”唐江澎去年就观察到,有不少省份考取清华、北大人数的80%以上集中在3-5所甚至一两所“超级学校”之内,许多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起来的历史名校在此背景下,生源、师资流失,质量严重下滑,辉煌多年的“县中模式”整体消解。他说,“如果这种失衡持续下去,只会好的学校越好,差的越差”。

如何重振县中

重振县中,胡卫认为,首先要保障县中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包括生均经费、生公用经费等,将其纳入到省级、市级的统筹发展规划中保证投入。“目前县域财*对县中的支撑力度还不够,因为县域财*本来要承担的公共配套服务压力很重,其中九年义务教育是硬指标,而高中不是强制性的年限教育,在有限的财*‘盘子’中,输出到县中的财*资源会相对欠缺”。

孙惠玲也建议,要完善县中教育财*经费分担机制,实施中央、省、县(市区)按比例分担机制,中央财*加大对财*困难县的县中教育经费的专项支持。民进中央的《关于振兴县域普通高中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中也指出,从省域层面看,省级统筹责任清单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中央财*转移支付配套机制也亟待完善。

同时,《提案》建议实施县中教师振兴计划,一是建立县中优秀教师岗位津贴制度,以待遇留人;二是遏制县中优秀教师的逆向无序流动,对县中优秀教师实行聘约管理,严禁聘期内流动,聘期结束后由县中向大中城市高中流动的,接纳方要对县中进行人才流失补偿;三是鼓励大中城市优质高中优秀教师支教县中;四是国家部属师范大学每年为县中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

在稳定教师队伍的同时,胡卫强调,生源的稳定对县中的发展同样重要,“皮之不存,毛之将附?如果学生都走了,老师教谁呢?”

《提案》中也提到,要严禁高中学校各种形式的跨规定区域招生行为,并扩大县中学子就读国家重点高校的机会,国家完善中央和地方面向县中的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按照县中招生规模安排相应的定向招生计划。

但胡卫认为,也不能因此完全限制县域生源的流动,一刀切地完全禁止跨区域招生,这既不符合市场导向,也不符合教育规律。他更倡导“堵后门,开前门”,即堵住县域生源无序流动的同时打开相应的流动渠道,“随着县域内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能够就读高中的学生数量增加,在县中基本生源稳定的情况下,为有需求的学生进行跨区域流动打开渠道”。

在唐江澎看来,应强化省级教育行*部门的责任担当,刚性建立以县域为主的招生体制,控制生源的无序流动。他告诉记者,江苏省部分地区也曾出现过“县中塌陷”、“超级中学”崛起的苗头,但10年前江苏省就出台文件严禁跨市招生,让这一苗头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遏制。

“让学生在县域内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但据唐江澎观察,省内不同的市区内高中发展的路径是不一样,有的市会有一两所特别知名的“牛校”,有的市没有所谓“牛校”但普遍比较均衡。他发现一个规律,“反而是越均衡的地区,整体教育水平比较高,考进重点高校、名校的学生总数更多”。

此外,唐江澎认为,同时以“县中”优质化引领县域教育整体振兴,让学生在县域内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比如,推进校长职级制和高中校长跨区域选用制度,拓展校长职业发展空间和任用通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争当“好校长”办出“好学校”;以建立和完善三级教研制度为重点,配足配优县级学科教研员,改进其工作方式和激励机制;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的基础上,优化投入导向,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教育平台,建立智能化、可视化、交互式的教育教学体系,依托信息化优势,实质性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县域共享等。

唐江澎理想中的高中教育状态是,每50万人口区域就有一所受当地群众认可的优质高中的目标。但他也认为,这绝非仅凭一所学校就可以完成的,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当地*府的担当和导向”。

更多其他问题,进群详询▼▼

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振ldquo县中rdquo,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