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项目:海蟹富盐碱——全球首创内陆盐碱地海洋牧场开拓者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来自宁波大学的“海蟹富盐碱——全球首创内陆盐碱地海洋牧场开拓者”荣获本届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团队信息
项目名称:海蟹富盐碱——全球首创内陆盐碱地海洋牧场开拓者
学校:宁波大学
项目负责人:秦康翔
指导教师:王欢、王春琳、母昌考
参赛队员:张元博、章晶晶、孙振南、麻晓蝶、陈益、崔家源、姚宏志、李幸、魏芸、柳童、曾土明、张宇鹏、杨东杰、李思雨
项目介绍
海蟹富盐碱团队,是全球首创在内陆盐碱地成功养殖青蟹的团队。通过四年探索,团队奠定青蟹低渗基础理论,独创低渗选育技术和快速逐级梯度淡化技术,培育出能适应盐碱地环境的蟹苗。同时,团队采用离子滤膜技术,精准调控养殖水体20余种离子浓度,确保青蟹存活率。研究成果已在河南省多家农民养殖户进行推广示范,为当地养殖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拟穴青蟹养殖技术指导与服务,项目成果得到专家、*府、蟹农的一致好评,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多家官方媒体报道。挽起裤脚、地笼一拉,一筐离了水的鱼虾蟹活蹦乱跳,仔细一瞧,不少泛着乌青色光泽、挥舞着两只大螯的螃蟹在耀武扬威,最大的有8两重。“秋风起,蟹脚痒”,位于河南省兰考县的宁波大学盐碱地青蟹养殖基地迎来了一场大丰收。自年起,短短4年时间,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动物养殖团队逐一攻克青蟹在盐碱地“能不能存活”“能不能养殖”“能不能出效益”的科研难题,不仅申请了两个发明专利,更是将东海青蟹成功养在了*河滩上,为当地村民蹚出了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
“我们涉农学科的科研就像唐僧西天取经。”团队带头人、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执行院长王春琳教授说,“不畏艰难、不辞辛苦,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不辱使命,把科学研究做在祖国的大地上。”
解决能不能活的问题
——迈出青蟹北上第一步
对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动物养殖团队来说,南蟹北征的科研路,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一直以来,青蟹颇受市场欢迎,但仅16万吨的年产量无法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年,宁波大学团队凭借过硬的科研创新能力承接了浙江省的青蟹养殖研究项目。同年年底,农业部印发《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年)》,提出了“推动盐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升渔业后发地区生产和供应水平”。
“将这些结合起来,一下子就找到了新的研究思路。”王春琳说,中国大约有4.5亿亩盐碱地,如果能够利用这类土地的特性、攻克盐碱地养殖青蟹的难题,这将会为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带来致富希望。
然而,研究刚起步就遭遇了困难。青蟹所处环境的海水盐分浓度大概在20‰上下,而盐碱地的盐分浓度普遍低于2‰,虽说青蟹能适应低盐,但这个“低盐”通常指的是10‰的浓度,如果把蟹苗直接放入极度低盐的环境中,蟹苗将会大量死亡。解决“能不能存活”的难题,亟待一次实验。
团队共有十多人,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青年教师王欢成为这次实验的操刀者。没怎么接触过实践的王欢对此十分苦恼,直到团队的资深教授王春琳和母昌考给他厘清突破方向。“教授们的建议是淡化海水。看看青蟹到底能在多低盐度的环境下生存。”王欢说,经过近一年的反复实验论证,团队完成了青蟹低盐适应机制的研究,首次系统揭示出青蟹适应低盐的科学理论。
特殊蟹苗培育成功,就差合适的养殖点了。年春节,王欢回河南延津老家过年。延津县位于*河北岸,河对岸就是焦裕禄曾经战斗过的兰考县。无论是延津,还是兰考,这两个县城拥有一个共同点——留存不少盐碱地。假期末的一天,王欢开车来到*河边上,他灵光一现:这大片大片的*河滩不正是我们要找的最佳放苗场所吗?
在王欢的牵线下,宁大团队与兰考县张庄村养殖户张四培合作,第一个盐碱地养殖基地尘埃落定。年6月,团队带着淡化后的多只蟹苗,向河南基地出发。“坐高铁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就开始做准备,只睡了两三个钟头。”王欢回忆,上高铁后时刻注意蟹苗箱,生怕出什么岔子,当邻座闻到一丝腥味而东张西望时,谁也不敢吭声。“一路上就跟做贼似的。”王欢笑着说。
更煎熬的还在后头。年10月底,团队赶到兰考进行验收,却失望而归。“我们找了三天都没找到一只螃蟹!”王欢说,“后来我们总结经验,应该是天气原因。因为河南10月份开始转冷,当温度低于14℃时,青蟹就开始打洞,变得来去无踪。”
解决能不能养的问题
——海蟹在*河边上安了家
“我们做科研的必须要眼见为实。”年,团队定下了一个新目标——无论如何得看到实物,以证明盐碱滩确实能养青蟹。这一次,团队新增了延津养殖点。前期苗种投放必须快且多,其中迅速淡化技术是关键。王欢介绍,以前做海水淡化都是一点一点地做,虽说没有问题,但把盐分从千分之二十,慢慢地降到十九、十八、十七……最后到千分之一,工作量大、工作战线长,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成本。“多延长一天,水、电就多消耗一天,蟹苗就死得多一点,这都是成本。”
海水盐分降低多少?每个降低节点间隔多长时间?看似简单的调整,却需要精准的节奏,如若掌握不好,一点点的细微差距就会导致青蟹死亡。历经无数次尝试和失败,奋斗在浙江养殖基地里的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年,宁波大学研发出苗种淡化技术,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我们的独特之处就是快!”王欢高兴地说,“只需要3天。无论从全国各地哪里拿过来的青蟹,无论海水盐度是千分之二十几或十几,只要放在我们这里,3天内就能淡化到千分之一。这个技术能保证蟹苗成活率达到98%。”
心无旁骛、脚踏实地,是这支队伍科研精神的注脚。来自广西农村的研究生姚宏志是团队的主力干将之一。正当青春的他对水产养殖情有独钟,每个月都会去一次河南基地,经常在里面一待就是一天。夏天养殖场温度高,不一会儿就能让人大汗淋漓。姚宏志干脆天天光着膀子干活,只为少洗几件衣服,将更多时间花在青蟹培育上。当地养殖户看在眼里,都夸“宁波大学的研究生真能吃苦”。有一次,宁波大学的教师到兰考考察,看到满身是泥的姚宏志时愣是没认出来,还以为是当地请的帮工。
“干水产这一行,肯定得接地气,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写论文,还得撩起裤脚干活、从一线成长起来,光会理论不会做是没有竞争力的。”姚宏志黑黢黢的脸上挂着腼腆的笑。
团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