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上高人文追忆我的祖父
TUhjnbcbe - 2021/5/7 18:51:00

祖父的故事章记

——耕读世家自强不息

右二为作者父亲说起我祖父晏尚志(字思道),因网络、县志、族谱可查一二,在本地知道的人还是不少。因为在锦江五里出生长大,到近几年才去老家界埠堆峰去得多些,最近老家村里修了族谱,父亲也收到一份族谱。上高作家协会的几个老师建议我以家史的形式为祖父写点东西,当然,我自已也有这个意思,这不,现在正是过年,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我们都要举行各种仪式,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感恩追始,祈求祖先保佑。

当我第一次收到自家的族谱时,对祖父的过往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主编族谱的和明老人为了厘清家族的史料和逸事,费了不少周折,极不容易。先翻开宗谱,才知自已祖上上溯千年,早有记载,像晏殊、晏几道这样的人物也赫然映入眼帘。

今天姑且不追宗寻源,由远及近,五服之内,就是家谱了,从重祖、曾祖到祖父(加上父亲和我,就是五服),都是本家一直系。系内的事,也就是家事。

商帮兴族砥立潮头

祖父出生的那一年,正是《辛丑条约》签订的那一年。一个鸦片战争和一个太平天国运动已经把一个大清国弄得千疮百孔,甲午战争和八国联*的入侵更是让中华民族几经走向亡国灭种之灾。

在这样一个尴尬的时代,我的祖父有幸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商贾之家,一个历经五、六代多年慢慢兴起的农商并举的家庭。

曾祖父晏钦明在景德镇的房契

明清以来,江西商帮与晋商、徽商三大商帮走南闯北,鼎足而立,称雄一时。从方志上可知,在清朝康熙年间,上高堆峰就有人在景德镇炼明珠料,到了光绪年间,曾祖父(晏钦明)辈的釉商店、印染店、茶叶店的买卖已做得风生水起。

明正德10年的《江西瑞州府志》记载:“上高县无则岗有无名子,景德镇用以绘画瓷器”。无名子就是釉子料,成色好的看起来是软的,摸起来是硬的,掰开来是墨绿色的。用这种料在青花瓷上画眼睛,不会扩散。经烧制后,瓷器上动物的眼睛明亮传神,所以叫做明珠料。

石子青生料

清朝末年,曾祖父辈在景德镇经营这种釉料生意的堆峰人就多达多人(业主),经过前几代人的添宅置业,在浮梁的繁华地段,形成一条“小堆峰”商业街。即便是在烽火狼烟的年代,也是生生不息,一直到新中国解放。

曾祖父兄弟(弟晏斗明)共同创下的基业传到祖父这一辈,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财由道生,利缘义取。祖父兄弟(弟晏继志),从小就在长辈的带领下到坊间劳作,还经常随商船到处漂泊,体会挣钱的辛苦,慢慢地就学会了打理父辈的生意,沿着锦水—赣江—长江—大运河—北京这条水路线,印染、茶叶、夏布、煤碳、木材、粮油等生意都做得很好。

商贸的发达刺激地方产业的发展。民国初期,上高官纱提花夏布因其“质料细腻,朗泣光滑”获江西省物产总会二等奖。年上高县年产夏布85万,在全省名列前茅。祖父兄弟同心,在本地和景德镇同时经营炼釉窑、染坊、织布坊、料场和商店(铺),项目品种不断增多,生意越做越大。

作者提供的万寿宫图

由于商界的流动性,万寿宫一度成为商界商会的“江西会馆”(全国有一千多个)。除上高县城有万寿宫外,界埠区也建有万寿宫(后被毁),界埠的街市也因万寿宫的名度众商云集。

年、年,因日*两次对上高的轰炸,祖父在县城五区试馆创办不到两年的大道中学不得不迁到界埠万寿宫。

以正立身、以道济世

祖父年少时,在长辈的严格要求下,自己也非常用功读书。在家庭书香的熏陶下,经史子集,加上新的洋文、数理,渐渐涉猎。民国初期,*阀乱*、社会动荡不安。教育文化生态受到西方文明的强列冲击,倒孔、灭汉字甚至成为国人呐喊时强烈的音符。

在国家极度衰弱的乱世中,年轻学生的血性是很容易激发的,所以,那时候五四运动就爆发了。在学潮无序、学风紊乱的大环境下,他没有盲动,只是默默地积攒自的能量。

2年(民国11年),祖父通过自主招生,入读北京大学(年后全国统一招生)。当时学校的教纲极不稳定,西方的东西对学生的思想冲击很大,学潮此起彼伏,祖父也曾与同学一同加入了一些学生运动。在后来祖母的回忆里,我知道祖父年轻时,和许许多多的年轻学子一样,抱着一颗救国济世的拳拳之心。

只是后来,有些人选择了参*,不管什么*,直系*,奉系*,国*,红*。有人选择了拿笔,笔下自有雷霆万钧,道义文章;有人选择了加入共产*,有些人选择了加入国民*(当时的各种*派就有0多个)。除了机缘,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先入为主,就如你选择了基督,就意味着放弃了佛教和伊斯兰教,反之亦然。

7年,祖父入国民*中央*务学校学习。对于一个年轻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信仰的选择和定位。

至诚至孝拒不赴台

祖父从小耳灌君臣之礼,熟读孝悌文章,稍长大就在外地读书,工作后回家时间不多。每次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到祖屋高堂祭拜祖宗,然后才行父母礼。曾祖父母家庭虽殷实,但一直秉持寒素家风,曾祖母(墓田冷氏)和祖母(叶山罗氏)都以乡邻为睦,听祖母在世时,就听她说过,遇到灾年,家里有斗升好米,曾祖母自已不舍得吃,却舍得用家里的好米好面接济困难家庭,行善济人。遇上水灾季节,便发动全家挑粥挑馍,到河边分发给受灾群众。曾祖母去世时,总统蒋中正(以祖父同学身份)亲自为曾祖母题写祭词,“山高水长,德泽无疆,光前裕后,风范煌煌·····”(祭词石刻后被毁)。

国民*迁台期间,祖父随专机接随行家属,祖母拒不启程。她简单直接的理由就是“各为其主,无罪无过,问心无愧,没有血案”,当然,作为一个五个孩子的母亲,没有什么比守住一个家更重要的了!她也说,这辈子一把年纪了,临了还埋骨他乡,零丁孤苦,门衰祚薄,还不如坦然应对。祖父被祖母的话深深感动,久久没有说话。

最后,祖父向七十多岁的父亲直言表白,以至诚之言向组织请辞,和祖母一并拒绝了迁往台湾。

晏尚志编写的书

可考的几条关于祖父的史料信息:

年,晏尚志在县城河北创办大道小学。

年,晏尚志的《保障新闻记者之安全案》公决通过,据以该案形成条例颁发全国。

年,晏尚志在县城五区试馆创办大道中学。

抗战遗址“医院”是由晏尚志以私宅捐让。

虽是简短的几行,难飧读者,但我相信这些文字信息,给了我更多内在的东西,背后也必有一个个故事,只是容我再作整理,加上祖父从*方面的内容,一并呈出。

作者父亲和弟经营的家具店

今天,我祖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革浪潮已去甚远,现代社会的我们,家族凝聚因住房、交通、工作等因素的改变而有所减弱,但我相信,我们匆匆的脚步终究不会懈怠自已的灵*。“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自古以来,人们就相信血脉传承,有基因这东西,可使人们用心灵去承接祖宗累积的能量,这种能量,受益无穷。后记:查阅县志和族谱,晏尚志担任过的职务:中央新闻检查处处长湘鄂赣*务督导专员7年第一届国大代表国民**务办*治部主任

相关阅读

上高古村:石子青的故乡堆峰村记事-洪翁家祠的由来

上高是“帝师元老”朱轼启蒙发科之地

上高进士之首:易重状元

上高县历史上第一王侯:南平王钟传

古村徐家渡寨里江家寨出了一个大善人:江因拔

易延庆:永载中华纯孝文化史册的上高人上高人文:聂珙,刚正不阿的上高人上高人文:重访水口古村探寻蒙山遗址上的正德桥上高县第一位榜眼:郑秉恬上高人应当知道,陶瓷青花釉料石子青产自上高的哪里?

上高:走访石子青故乡堆峰村最后的捡料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高人文追忆我的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