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陶瓷的发展目标、路径和举措更加明晰。
近日,《中共高安市委关于制定高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发布。作为高安的支柱产业,对于未来发展总体方案在相关建议中给予了全方位的阐述,其中包括:
◆高安建陶基地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陶瓷优秀产区”,继续被评为“中国建材园区10强”,排名由第5升至第2,济民可信清洁能源项目投产供气、蒙娜丽莎收购普京陶瓷发展大板,全市建成智能化陶瓷生产线16条、在建8条,标志着高安建陶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历史性进展;
◆建筑陶瓷产业围绕“五年赶佛山、十年超佛山”目标,向全国第一大产区迈步;智慧物流产业打造全国性区域物流中心,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高安成为名符其实的车都、陶市、数字城;
◆以建陶基地为主体,创建国家火炬高安建筑陶瓷特色产业基地;
◆建陶基地坚持环保优先、品牌引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围绕“绿色智能、高端高质”,加快“换道超车、换车超车”,推动建陶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步伐,推进铁路专用线亩、胡家坊亩项目用地高效利用,力争5—10年将建陶基地打造成全国最大产区。
◆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树立产业链思维,梳理确立建筑陶瓷、智慧物流、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链,实施集群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工程。
◆加快发展会展服务业,优化提升全市会展空间布局,完善建陶基地会展中心、中汽森泽会展中心周边配套服务设施。
◆大力实施职业技术培训培基固本行动计划,新建高安中专,加快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对接高安本地物流、陶瓷、机械等重点产业,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以下是《中共高安市委关于制定高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
(全文较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阶段,是我省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关键期,是我市在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奠基期。中共高安市委深入学习*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江西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宜春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等会议精神,紧密结合高安实际,就制定高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胜利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1.我市与全国、全省、宜春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十三五”时期,在*中央、省委、宜春市委的深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和宜春市委“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十全十美、品牌高安”方向定位,感恩奋进、担当实干,有效化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困难和挑战,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综合实力取得跨越式提升。高安综合实力挺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位列第91位;GDP提前两年实现翻番目标,年达到亿元,人均GDP突破美元;财*收入提前两年进入全省十强,达到51.4亿元。先后获得“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经济投资百强县”、“中国物流汽运之都”、“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等名片。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效。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减贫任务如期完成,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稳定拓宽,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明显提升。全市户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高安连续二次代表江西省接受国家脱贫攻坚考核,获得上级肯定,全省考核两次取得“好”的等次。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投资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顺利开工,通瑞锂电隔膜、铝塑膜投产,PI膜、尼龙膜相继开工,天孚5G通信精密元器件开始投产,标志着高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龙工叉车,龙锐推土机、旋挖机、平地机整车生产下线,标志着高安高端装备产业迈上新台阶;高安建陶基地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陶瓷优秀产区”,继续被评为“中国建材园区10强”,排名由第5升至第2,济民可信清洁能源项目投产供气、蒙娜丽莎收购普京陶瓷发展大板,全市建成智能化陶瓷生产线16条、在建8条,标志着高安建陶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历史性进展;年被评为全国首个“中国二手商用车流通产业基地”,年高安指数成为全国唯一商用车行业综合指数,获批成为全省唯一全国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的地区,货运基地卡车展销中心、会展中心、二手车交易市场基本建成,顺丰智达、壹米滴答、安能、中交兴路等15家头部企业强势入驻,标志着高安汽运物流产业“车”跑世界、“云”聚高安取得了跨越式成果;巴夫洛农业综合体、百峰岭生态园获批国家4A级景区,城区旅游休闲城市及5A级旅游景区项目有序推进,标志着高安文旅产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城乡面貌取得显著性变化。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37万增加到43万,城镇化率达到51.45%,“六横六纵”的城市发展框架基本形成;45条城市道路、4座桥梁、7个城市公园、4个水利景观等个城市建设项目同步开工,城市品质得到根本提升;商业中心、会展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市民中心等“十个中心”项目全面启动,城市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完成了七一四路片区、胜利路片区、筠泉路片区棚户区改造,全市城中村基本消除。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全面扫一遍任务,建成秀美乡村60个,艮山村获评“中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50万亩。生态文明取得长足性进步。拆除、退养禁养区猪场个,面积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建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高标准完成垃圾填埋场提升改造,高安荣获“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先进县”称号;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陶基地、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全面完工,全市劣V类水已全面消除,顺利通过省*府考核验收;完成12个城区陶瓷企业搬迁关停;全域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公里国省道环境焕然一新,空气优良天数在全省排名上升了三十九位;荣获江西省森林城市、省第二批绿色低碳示范县,完成全省首个县市全域水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民生保障取得全面性改善。同步启动了城区18所学校建设,提标改造各类学校26所,城区新增学位个,彻底化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率先在宜春市新建社会足球场15个;医院瑞阳新区分院建设进展顺利,高安市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全面启动了高安市健康养老中心建设,新建或改造乡镇养老院23个、社区养老院14个;建成农村幸福食堂个,服务农村老人5余人。完成高安“西水东调”工程,让沿线6个乡镇和城区30万居民喝上优质的“上游”水。改革创新取得开创性成果。提高领域自主创新竞争力工作荣获省委省*府及时奖励三等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荣获省委省*府第五批突出贡献及时奖励通报表扬,在宜春市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价列第1位;在全省率先组建村投公司,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性平台;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总额突破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省县市区第二位,专利申报突破千件,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市、全省专利工作十强县;高安工业园区更名为江西高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被列为江西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获科技部认定国家绿色光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陶基地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工信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列入全国第一批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之一。*风民风取得根本性转变。大力开展“四心四干”干部作风建设,*治生态持续净化,*风、*风、民风、社风取得根本性好转,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格局眼界得到显著性提升。“唱响高安品牌、建设品牌高安”成为了全市上下的共同目标;“做高安品牌事、成品牌高安人”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追求;“高安就是品牌”成为了百万高安人民的精神坐标。
2.高安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今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作用、相互激荡,全省处于高质量发展“作示范、勇争先”的关键节点,我市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发展的机遇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的新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我市战略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将更加凸显。我省随着大南昌都市圈、沪昆高铁经济带、赣西转型升级协同发展三大省级战略深入实施,规划*策、基础设施、产业合作、科技创新等各领域融合对接力度加大,为我市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推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文旅康养等产业加速集聚创造了条件。宜春市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主战略深入实施,县市区跑起来成为重要一环,为我市进一步提升在宜春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在市委“高安就是品牌”大旗引领下,全市上下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克服了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危机和困难,办成了一批载入史册的大事要事,实现了一些盼望多年的美好梦想,广大干部群众对此高度信赖、高度认同、高度支持,为高安开启改革发展新征程凝聚了强大力量。
从面临的挑战看,国际环境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我国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持续凸显,区域竞争加剧对我省吸引聚集先进生产要素带来新的挑战。全国百强县发展竞争比拼和大南昌都市圈“虹吸效应”压力持续加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矛盾、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矛盾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干部能力素质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的差距在一定时间内仍长期存在。
全市上下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认清形势、研判走势、把握大势,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3.到二〇三五年高安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展望二〇三五年,高安将与全国、全省、宜春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全市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迈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市域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高安基本建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形成高水平双向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文化、教育、人才、体育、健康事业取得新进展,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影响更加广泛。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高安目标基本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高安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发展新局面基本形成,社会和谐有序、充满活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聚焦聚力“加速百强进位,建设中等城市”,全力塑造高安高质量发展新品牌
4.“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定不移地将“高安就是品牌”进行到底,围绕“加速百强进位,建设中等城市”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唱响品牌、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做实民生”战略,发挥比较优势,拉长弱项短板,加速对接南昌,加快产城融合,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率先在宜春跑起来,着力构建具有高安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奋力书写高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华章。
5.“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围绕实现产业体系高端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社会治理智能化、改革开放纵深化、民生共享全域化,加速百强进位,建设中等城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将“十全十美、品牌高安”引向深入。具体目标如下:
——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紧扣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抢抓机遇,因势而进,力争经济总量突破亿元,GDP增速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全省中上水平,综合实力达到全国县域经济前70位,力争60位,冲刺50位。
——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成为全国性生产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在全国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建筑陶瓷产业围绕“五年赶佛山、十年超佛山”目标,向全国第一大产区迈步;智慧物流产业打造全国性区域物流中心,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高安成为名符其实的车都、陶市、数字城;文旅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
——城市发展迈出新步伐。城市化建设质量明显提升,两年实现省级卫生城、三年实现省级园林城、五年实现省级文明城创建目标。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推进,高品质、慢生活城市状态逐步凸显,城市治理跻身全省一流,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市品质和功能达到中等城市的标准。
——乡村振兴取得新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明显进展,现代农业深入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乡镇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功能明显增强,“五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水电路气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持续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达到碳排放达峰阶段性要求,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资源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向通道基本打通。
——民生福祉改善迈出新步伐。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中等收入人口比例明显提高。着力打响高安教育品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居民健康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文化、教育、社保、住房、养老等社会事业得到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市域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进一步彰显。*委领导、*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社会治理方式基本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对社会治理主体、工作力量、各方资源的战略统筹能力明显增强。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创新高地
6.搭建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整合区域内外科技资源,搭建面向企业和市场需求的综合性、专业化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载体。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依托,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建陶基地为主体,创建国家火炬高安建筑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以省农科院高安基地、巴夫洛等为主体,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创建省级农业高新区。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省、宜春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载体。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与国内外著名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以及专业协会开展科技合作和创新成果转化。打造创新孵化基地,以科创园建设为契机,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力争打造成省级乃至国家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园。
7.梯度培育创新主体。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为主线,围绕重点产业,建立梯次培育创新型企业机制,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乃至科创版上市企业梯次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以新孵化培育的小微企业,有一定科技活动的工业企业,以及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从业人员人以下的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家。
8.聚集创新发展人才。推动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做到靶向引才、精准育才,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人才引育体系。重视本土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积极从省内外引进高端人才到我市任职、兼职。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产业链重点领域的战略型人才、科技领*人才、创新团队。积极培养和引进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杰出青年人才;力争吸纳3家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来高安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
9.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加快建立以*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支撑、社会投入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重点加大关键性、标志性创新项目支持力度。建立财*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年增加财*科技投入。设立20亿元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充分发挥财*杠杆作用,强化“科贷通”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落实企业自主创新有关财税金融*策,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以上。
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构建数字赋能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10.打造现代化产业发展平台。严格园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做强做大工业经济“主阵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定位于打造“高品高新、产城融合”现代城市经济综合体,统筹推进园区、产业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产业与城市空间统筹,逐渐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坚定不移实施“筑巢引凤”战略,加速推进收费站以南0亩项目承载区、科创园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向国家级园区迈进。建陶基地坚持环保优先、品牌引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围绕“绿色智能、高端高质”,加快“换道超车、换车超车”,推动建陶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步伐,推进铁路专用线亩、胡家坊亩项目用地高效利用,力争5—10年将建陶基地打造成全国最大产区。货运汽车产业基地定位于数字产业园、智慧物流城,围绕“车跑世界、云聚高安”,坚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延伸链条、提高效益,加快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聚车、聚货、聚人、聚财承载平台。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按照“田园城市、‘醉’美乡村”的目标要求,大力发展健康养生、运动休闲旅游等“幸福产业”,全力打造品牌高安新名片。
11.延长重点产业发展链条。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树立产业链思维,梳理确立建筑陶瓷、智慧物流、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链,实施集群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工程。锂电新材料产业要坚持龙头带动,全力推动投资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重点在锂电隔膜、电池电芯制造、光电新技术等领域实现突破。装备制造产业以龙工机械为龙头,引进聚集龙锐机械、璐克斯等上下游制造企业集群发展,实现由零件制造向整机生产、由单一产品向多元品类转变。光电通信产业以天孚通信为龙头,努力形成产业链式增长、企业抱团发展的良性格局。
12.实施企业倍增计划。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不断培育壮大企业规模和实力。“十四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精选家左右企业作为重点培育企业,从年起,通过一系列*策措施扶持,推动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倍增。力争“十四五”期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家以上、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20亿元以上企业10家、30亿元以上企业5家、50亿元以上企业2家,百亿企业、千亿园区实现“零”突破。
13.打造数字产业新城。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加快高安智慧物流产业园建设。以“全产业链汽贸”和“供应链物流”为支撑,培育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数字贸易等生态产业链。进一步推动智慧物流产业集聚,深入实施“互联网+物流”行动,打造中部地区供应链物流枢纽节点和中国汽贸物流创新改革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数字赋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推广,推进“5G+工业互联网”建设,探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14.提升现代服务业质效。坚持品质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推动我市服务业转型升级。全面完成金融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机构布局。积极发展“直播+”和“线上+线下”等新经济、新业态,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直播基地和平台。以“谁懂青花、自然高安,中国府衙、就看高安”为主题,大力推进旅游品牌化建设,打造具有高安特色的“元青花、田园风、工业游”旅游品牌。加快发展会展服务业,优化提升全市会展空间布局,完善建陶基地会展中心、中汽森泽会展中心周边配套服务设施。依托一江两岸5A景区,启动高品位商业步行街创建活动,促进形成一批人气旺、特色强、有文化底蕴、业态丰富的步行街,打造一站式综合消费平台。
五、持续有效扩大内需,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15.精准扩大有效投资。紧盯中央、省和国家*策性银行资金支持的方向和领域,抢抓*策机遇,积极谋划、包装、储备项目,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社会民生、脱贫攻坚、公共卫生等领域短板。放开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统筹推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攻坚行动,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加快补齐传统基础设施短板。抢抓国家“十四五”新基建机遇,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布局建设一批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构建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云上高安”工程。
16.大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开展工业、农业、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公共服务“六大”项目大会战。贯彻落实“交通强省”战略,重点推进国道改线、靖樟加密高速、大城至*沙战备公路、高奉公路等项目,畅通北上南下、承东启西综合运输大通道。启动南昌至高安城际轻轨建设,加快融入南昌半小时生活通勤圈和半小时经济圈。大力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安全水平,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加快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推进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建设,开展水系连通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及锦江、肖江生态综合治理,实施大中型水源、大中型灌区、城乡一体化供水、水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监测预警信息平台等重大项目。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积极推进KV高安变电站、乡镇天然气管网、八景煤业风电、祥符光伏发电等能源重点工程,完善全市电力网络骨干网架,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优化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养老托育设施、文旅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
17.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壮大消费新热点,加快发展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富硒产品、地标产品,着力推广高安腐竹、上湖辣椒、锦江*牛等一批高安特色产品。鼓励企业通过直播带货、社区营销、云逛街、个性定制等方式繁荣居家“宅消费”。拓宽消费升级新载体,打造高品位特色消费街区,结合城市功能与品质改造提升,充分挖掘高安元青花文化和特色小吃,打造文旅、餐饮、夜市等特色街区。建设商贸流通全产业链生态圈,打造高品质热点商圈,构建15分钟便民消费圈。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建设十大专业市场,加快构建城乡双向畅通和内外互通的物流配送网络。
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18.推进*务服务现代化。以打造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县市为目标,聚焦“五型”*府建设,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府服务效率和质量。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理顺部门权责关系,有效开展乡镇赋权工作,大力推进经济发达镇行*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三单一网”建设,简化商事登记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下放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建立并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加快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加强智慧*务建设,依托市民中心,加快推进*务服务信息整合、资源共享、数据互通,着力打造高安智慧*务大脑。加快“赣服通”“赣*通”推广和运用。开展*务服务“好差评”和营商环境评价,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全面建设“信用高安”。
19.提升市场主体发展水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促进城乡发展、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审批机制,破除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大面向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搭建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撮合平台,努力破解资金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缓解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20.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引导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和管理办法。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
七、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21.加快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加快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等一体化,不断增强对接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主动对接南昌路网建设规划,推动南昌至高安轻轨、南昌至高安快速通道建设,缩短高安与南昌的时空距离。强化与大南昌都市圈产业发展平台合作,大力推动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与南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工业上,加快与南昌光谷江西LED产业示范区协同创新与融合。在农业上,紧扣南昌消费升级需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南昌大都市圈优质绿色农产品需求。在现代服务业上,大力推进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打造大南昌都市圈休闲、旅游、养老新高地。
22.升级现代产业招商。落实好鼓励外商投资*策在用地审批、人员跨境流动等方面给予便利,支持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扣产业功能和空间布局,优先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以及处于新领域、拥有新技术、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的项目。发挥深圳商会、东莞商会、上海促进会、北京同乡会等平台的作用,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主动承接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技术转移。加大招大引强工作力度,紧盯世界强、央企、国企、中国强、行业龙头强、国内外知名企业及上市公司,以各主导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为重点招商对象,全力以赴招引“”项目。
23.畅通对外开放渠道。推进高安陆港港城一体化建设,完善八景作业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作业区承载能力和辐射影响。促进大宗货物运输“公改水”“公转铁”“铁转水”,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探索建立“货运一单制、信息一网通”港口物流运作体系。强化与沿海港口和口岸对接合作,加密至省内国内重要港口班列。积极复制推广国家自贸区和海南自贸港经验,实施“两类通关、两区优化”、高级认证企业进口免担保验放、货物贸易“一保多用”等制度创新。继续扩大二手商用车对外出口规模,提升我市货运汽车产业对外影响。
八、推进中等城市建设,提升新时代城市发展新面貌
24.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合理规划城区空间,不断完善城区六横六纵布局,使城市建成区面积向52平方公里迈进,推动城区常住人口向50万迈进。着力优设施、提品质、强管理,努力将高安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文明健康、管理精细”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加快货运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城融合步伐,做旺瑞阳新区,推动城区向石脑、汪家、祥符延伸,打造八景、建陶基地和大城、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两个城市副中心。以三城同创为契机,开展城市绿化、美化、亮化“三化行动”,有序推进水电气路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完善雨污管网、医疗康养、教育教学、商场商贸等城市功能配套。运用现代化数字技术推动城市管理创新,优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精准高效满足群众需求。
25.加快产城融合。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与城深度融合、相得益彰。推动文旅产业与城市发展融合,以打造5A级旅游景区城市为龙头,紧盯6.24平方公里核心区,加快建设瑞州府衙、筠西古街、元青花小镇等项目,全力打造成元青花文旅融合示范区,努力建设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完成“一江两岸”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加快完成连锦河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让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城市认同感。推动工业制造与城市发展融合,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基础,调优产业结构,科学规划布置配套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功能承载力。推动商贸物流与城市发展融合,以货运汽车产业基地为基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大力发展会展经济,集聚人气,做活市场。
26.推进三城同创。按照“2年创建省级卫生城、3年创建省级园林城、5年创建省级文明城”的目标,开展“三城同创”。创建省级园林城,通过规划见绿、拆地建绿、拆墙透绿、边角增绿等途径,最大限度的增绿补绿,加快城市绿地增长,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3%,绿化覆盖率达38%,人均公共绿地达12㎡/人;创建国家卫生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系统建设城区污水管网,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确保城区干净整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四个最严”标准,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创建省级文明城,紧盯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风尚文明、生活健康的创建标准,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群众幸福指数。
九、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27.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防止出现大面积返贫现象。保持*策总体稳定,投入力度不减;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已脱贫群体实施动态监测,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强化就业、产业和社会保障等后续扶持;构建可持续的特色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加强扶志扶智,激励和引导脱贫群众靠自己努力过上更好生活;继续完善农村社保和救助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
28.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围绕打造“一幅乡村振兴山水田园画卷”的目标,大力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大力提升农房建设水平,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全面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全面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继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力度。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29.突出发展农业产业。以稳定粮食生产为根本,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落实生猪生产的各项*策,充分调动生猪养殖积极性,保障生猪市场供应稳定。重点推进“”建设。“1”即苏溪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推进苏溪河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华林艮山、村前朱家、杨圩集镇等节点,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3”即三大片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成片推进“祥符西湖、瑞州文濠、八景礼港”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做好产村融合、农旅融合文章,不断丰富业态,加强运管结合,建立长效机制;“5”即五个产业园,围绕打造“腐竹辣椒小*牛,大米黑猪富硒油”,丰富巴夫洛农旅示范园区业态,真正让江西农业从巴夫洛再出发;依托龙头企业,集中精力做大做强高安腐竹产业园,真正实现产业园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围绕“创建高安辣椒地理标志”目标,加快高安辣椒博览园项目建设,争取获批“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锦江*牛产业园要依托中国肉牛研究中心,扶持高安*牛保种、扩繁及基因的综合利用,加快发展肉牛规模养殖,打造成农旅结合、牧旅结合的产业园;建山白茶产业园要按照“扩规提产、招大引强、深加延链”的思路,发挥富硒土壤优势,积极引进现代农业企业连片开发,做好富硒文章。
30.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完善*组织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健全*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和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全市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建立健全规范化法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涵养文明乡风,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引导村民讲道德、守道德。扎实推进移风易俗,破除农村陈规陋习,倡导文明乡风民风。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
十、扩大生态文明成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局面
31.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系统打造生态保护各要素共同体,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落实“大气十条”,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化施工扬尘、裸土覆绿、渣土运输、道路保洁及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全方位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开展锦江、肖江流域综合整治,加强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高质量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积极推进森林“四化”建设和重点河段及湖库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地重点区域巡查巡检,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着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3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三区”功能空间,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加快构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体系,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实施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落实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健全生态环保信用评价和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完善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水效“领跑者”等新机制,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三界四区”和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管理,建立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开发机制。
33.增强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加快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优势产业,实施重点产业园区循环化、绿色化、清洁化改造。全面推进节能降耗,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面推行矿山生态恢复和治理。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建立完善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各类生态资产产权交易制度,支持探索*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十一、全面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求
34.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策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引导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创新模式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35.全面推进健康高安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着力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医院的公共卫生职能,建立以重大传染病疫情为主的传染病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和预警能力(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和能力建设,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医院综合能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发展远程医疗。医院综合改革,医院管理体制,医院运行新机制和治理新机制,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36.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化思*课改革创新,加强中小学思*课教师队伍配备,全面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德育教学。高度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幼儿园供给,加快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均等化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健全中小学布点规划动态调整机制。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实施职业技术培训培基固本行动计划,新建高安中专,加快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对接高安本地物流、陶瓷、机械等重点产业,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支持高安中专与省内外知名企业校企共建相关专业。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完成“县管校聘”改革,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
37.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完善基层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推进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孕前孕产期健康服务,提高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水平。推进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确保职工生育期间的生育保险待遇不降低。健全婴幼儿发展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教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工程,全面建成生态健康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公共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支持和规范专业化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
38.高质量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高安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充分挖掘高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讲好高安故事,打造文化交流平台,实施一批文化精品工程,创新推进文化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选树先进典型,弘扬高安好人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策,加强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十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和谐新高安
39.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健全*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推进基层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等级化评定、组团式服务,建设“多网合一”的社会治理网络,构建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40.积极推进平安高安建设。坚持专群结合,创新完善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制度机制,提升社会治安立体化、智能化防控水平。建立健全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机制,推动严打暴恐常态化。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开展自然灾害和企业生产安全普查,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健全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培育和发展社会救援力量,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强化卫生健康保障,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的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完善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完善信访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信访矛盾制度,推进信访工作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建设。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
41.全面推进法治高安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加快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进一步提高*府依法行*能力,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执法“三项制度”和行*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大重点领域行*执法协调督查力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问题,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切实增强全社会尊法守法用法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建设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
十三、坚持和加强*的全面领导,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42.全面加强*的领导。深入贯彻*把方向、谋大局、定*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确保*中央、省委、宜春市委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以*的*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的各方面建设,不断提高*的建设质量和水平。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全面贯彻新时代*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坚持*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以基层*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的基层组织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坚持和完善*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治巡察,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治生态。
43.加强社会主义*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合作和*治协商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各项权力,推进*治协商、民主监督、参*议*制度建设。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策,充分发挥民主*派、工商联和无*派人士作用,促进**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谐。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化双拥共建、国防教育等工作,巩固***民团结。健全基层群体自治制度,提高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水平。
44.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宜春市委工作要求,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要坚决贯彻上级的战略思想、发展理念、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建议》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市域规划体系。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健全*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确保本建议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周围,同心同德促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在加快推动“加速百强进位,建设中等城市”上求突破,为奋力描绘新时代“十全十美、品牌高安”高质量发展新画卷而不懈奋斗!
图、文源自《高品高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