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宜春日报》3版刊登散文《品读高安》,作者罗光辉,高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江苏省大众文学学会散文创作中心主任。散文分别描写浮桥、元青花、华林山、上游湖、梅江村、巴夫洛生态园、艮山村等七处景物,全文语言如诗一般的优美,既充分展现了高安厚重的文化底蕴,又生动突出了高安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从而有力地弘扬了“善做善成,高品高安”的精神,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品读高安
罗光辉
高安是一部厚重的书,我读了几十年还没读透。乙未年金秋时节,我随中国作家采风团又一次翻开了这部书。
浮桥
一座桥,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公元年),铁缆绳牵,随波升降,跨过锦河,一头连着河南,一头连着河北。天南海北的作家在桥上晃悠,河北作家王聚敏晃出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十几分钟我们就晃进了两个省,一个河南,一个河北。”这一说,我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美妙。
小时候,我在桥上晃悠,把童年,晃进了河水;学生时代,我在桥上跳跃,把少年,抛给了河水;当兵后,我回到桥上眺望,把乡愁,洒进了河水。
今天,我在桥上行走,却不知要把什么融入河水?一只鸟从头顶飞过,叫了几声,便不见踪影,似有若无,似无若有。
浮桥,睁着慧眼,注视着两岸的世界。
元青花
可以肯定,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声誉把我引进了元青花博物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我说不清楚。说不清楚她的主人,也说不清楚她的出生地;说不清楚她的前世,也说不清楚她的身份和履历。能说清楚的,是她盛世重辉的过程。
幽兰神采,芬芳了历史的烟云;国之瑰宝,融洽了天地与人的神话。
我站在她面前久久地凝视。
一种联想,穿越沧桑,承载传奇,在十月里放飞……
华林山
一座山,一块石,一缕*。亿万年前的运动,规律成今天的神奇。
高天流云,空旷达观;古村古寨,和风和韵;仙风道骨,八百洞天;天人合一,书香文明。
铁拐李在这儿修炼成仙,唐宣宗在这儿作词吟诗,考古学家在这儿寻觅,作家在这儿放飞心情:
“为帮国之华,树儒林之望”
“爱此华林幽,穴居聊避世”
石器、木雕、书院,
遗址、作坊、天井。
九龙汇聚,飞凤朝天,
比这些汉字描述更宝贵的,是人,是人心!
上游湖
采天地之灵气,聚人文之精华。山水风光旖旎,林木青翠葱郁;岛屿星罗密布,聚散朴素迷离;湖边炊烟袅袅,湖中鱼翔浅底。这是恩泽高安的上游湖吗?
余斤的青鲩鱼,呼吸着清风明月的旋律;空气中的负氧离子,诠释着道法自然的智慧。
品远古文化,听传奇故事,闻桂岩书香……耳朵、眼晴、和鼻子,陶醉在湖水里,一切尘世的喧嚣,都被屏蔽。
梅江村
昨天,路过梅江村,麻将声、打骂声,声声入耳;今天,走进梅江村,欢笑声、鞭炮声,声声悦耳。
那棵巨人般的香樟树,在讲述着梅江村的翻天覆地。
建设新农村,村干部是杆秤。良心做秤砣,公平做秤杆,统一拆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地基,统一外观。五个统一,统一出了一幢幢别墅,统一出了一条条道路,统一出了一行行新绿……
“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富家穷,和气就好;老公在外,回家就好;老婆唠叨,顾家就好。”……梦求和谐太平的村民陈太平用心编写了《二十个好》,引发了村民们共鸣:生活在梅江村,真好!
巴夫洛生态园
生态谷,生态小镇,生态世界。
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绿意葱葱的梦……
艮山村
“兄弟同科进士,父子杭州知府。”
小桥流水,白墙青瓦,古巷古雕,千年文化,车水马龙,繁荣繁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儿生命的链条松了。
房屋破了,好多人离开了,山水的灵性与*魄,不见了。
社会巨变,理念巨变。近年来,艮山人重整旗鼓,重拾优雅,修旧出新,旧貌换新天。
三条水流,流淌着历史的沉淀。四十八处遗存,收藏着智慧的光鲜。我深信:每一个离开艮山的人,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翻着看着,看着翻着,眼前出现了八个字:高品高安,善做善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