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学子晏文浩加入了家乡的“多彩蒙山”支教团。“多彩蒙山”支教团由十四名志愿者组成,7月7日起在宜春市上高县蒙山中心学校进行为期两周的支教,为当地80多名孩子带去了体育、艺术、阅读与写作、外语、医疗健康、手工等课程。
1、情系蒙山母校支教
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在认真学习领悟总书记深情寄语、殷切嘱托后,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学子晏文浩决定用实际行动担起时代使命,努力使自己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宜春市上高县蒙山中心学校曾是他的母校,趁着时代的后浪,响应国家的号召,于暑假来到母校进行支教。2、初面困难勇敢挑战
支教队首先面对的是路途的艰辛,队员们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车程抵达蒙山中心学校。由于前期的招生宣传活动并没有做足,这意味着虽然支教人员来了,但是没有生源。大家都感到非常气馁,晏文浩身为副队长,要让队员们重新建立自信心。还没来得及收拾行李就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量方案,做好支教宣传和招生工作。由于经费有限,又没有厨房,他就带着几名队员上街拉赞助,解决吃饭问题,获得了蒙山镇福来茶饭店的老板的热心帮助,以非常低的价格为支教队提供了两周的美味饭菜。次日,趁着农村赶集的人潮进行宣传招生工作。他买来宣纸,写支教招生公告贴在宣传栏上,其他队员在不到一百米长的街道上给行人、商店老板、小朋友们介绍义务支教的课程内容。支教队的宣传工作做得相当到位,很多家长和孩子都知道了义务支教志愿者的到来。一个上午就招到了八十多位学生,下午召开师生见面会,正式开班。
3、步入正轨梦想课堂
为了切实做好支教工作,支教队每天都召开当天工作总结会议,表扬学习好的工作经验,对失误进行自我批评,并对第二天的工作计划进行商议审核。
每天晚上工作安排好后,他和队员们就进入紧张的备课中。宿舍里并没有桌椅,就蹲在地上,以临时用三夹板搭架起来的床当作桌子写教案准备上课的材料。有时候一蹲就是两小时。宿舍里也没有风扇,热了只是用扇子扇一下风,常常汗流浃背。在教学过程中,支教队想要开阔学生的视野,便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语文、数学、地理、英语、音乐、健美操、手工制作、绘画、世博知识、手语、趣味课程、体育等。队员们尽量把所学的知识精简浓缩,为的是让学生们在短短两周内尽量学到更多。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理念,让孩子们学会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生活、看待人生、看待自己生活的环境,也能翻越“围墙”望向外面精彩的世界。
晏文浩教四至六年级的课,教学过程中他感慨到“我并不是第一次面对三四十双眼睛站在讲台上,但却是第一次面对如此认真执着充满求知欲的眼神。”在黑板上挂着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他要讲授的不仅仅只是地理知识,还有希望,他希望孩子们明白这个世界很大很精彩,他们有必要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去,走到更美好的世界,再把更美好的东西带回来,建设家乡。
4、最后一课光彩绽放
在最后一节课上,他让孩子们准备自己演讲,内容包括所有的授课内容,同时还要添加自己的一些生活中的认知。他把这次的演讲称为“成果展示”。孩子们给在座的各位老师们、同学们介绍上高的地理现状、上高特有的热带经济作物、甚至还有上高的人文文化,这节课上连班上最内向的孩子都举手争着上去演讲。
这次支教活动对上高县的孩子们是获取知识的一扇门,对支教队员是锻炼自我能力的一次机会,对晏文浩来说,这是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开班会,第一次上课,第一次给讲做人。他想用歌曲《感恩的心》的歌词来代表这次支教心得体会歌曲: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但我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他说“我时刻带着颗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们——支教队的所有成员和那可爱的孩子们,你们将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极边古镇,丝路明珠”和顺小队
爱回母校
经济学院卞顺连带你走进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春领航,实践圆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素材来源: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责任编辑:南京邮电大学青年媒体中心
官方微博:@南京邮电大学团委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