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盟,原名王振鸿,年4月生,江苏盐城人。他不但是一位忠诚的老共产*员,还是一位有个性、有风采的作家、诗人、书法家,对海安有着深厚的感情。
十年青春献海安
年,是中国共产*历史上艰难的一年。这一年,国民*顽固派悍然发动皖南事变,新四*驻皖南部队除多人突围外,大部分牺牲或被俘。1月20日,中共中央*委发布重建新四**部的命令。1月25日,新四**部在盐城重建。
同年3月,戴盟在家乡盐城参加新四*,进入新四**部直属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美术系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9月,“联抗”部队在盐城新四**部集训,戴盟被组织分配到“联抗”*治部工作。10月,“联抗”部队突破日伪封锁线,于中秋节前夕返回防区,戴盟随部队到达海安。11月,中共兴东泰特委建立,戴盟化名王亦农,身份为兴东泰特委组织干事。此后十年,无论是在和日伪顽进行生死搏斗的时候,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度被敌人挤压到里下河一隅的艰危时刻,他始终和海安人民在一起,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年初,戴盟调任海北区委副书记。7月,任海北区委书记。12月,调任曲北区委书记。年2月,奉命到姜北地区负责*的地下工作,化名*德明。他领导地下*组织开展情报工作和对伪*的争取分化工作,及时掌握日伪顽动向,成绩显著,为“联抗”部队及新四*一师主力部队取得*事活动主动权和保持苏中一、三分区联系作出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他公开身份,先后担任中共紫石县委委员、县委民运部副部长,取德明的谐音改名为戴盟。
年6月,国民*背弃《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7月13日至8月27日,华中野战*在司令员粟裕、*治委员谭震林指挥下,在苏中地区奋起反击,七战七捷,取得苏中战役的伟大胜利。战役期间,作为县委民运部门负责人的戴盟积极组织支前,为苏中战役的胜利做了大量工作。
年9月,华中野战*战略北撤。10月,一地委任命戴盟为紫石县委民运部部长。年2月,海北、曲胡二区合并为海曲区委(行*上不并),县委民运部部长戴盟兼区委书记。5月,姜北、城东两区合并为姜城区,戴盟兼区委书记。姜城区地处泰州城以东、姜堰以北、溱潼以南一带,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的斗争非常尖锐、复杂,处于斗争前哨。戴盟率领区队、民兵和广大群众开展保粮、保丁、保田斗争,坚持游击战,度过了一段极为艰苦的岁月。
年3月,紫石县更名为海安县,戴盟调任县委宣传部部长。6月,任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年1月20日,海安全境解放,县委、县*府机关进驻海安镇。2月24日,海安县支前总队部成立,戴盟为副*治委员。4月,时任县委书记朱剑明调南通地委工作,戴盟接任县委书记一职,由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安县首任县委书记,肩负起领导全县人民革命和生产建设的重任。
戴盟任海安县委书记时的照片
解放初期,海安全县人口不足60万,百废待兴。作为县委主要负责人的戴盟,特别强调团结,要求干部之间、干群之间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做好支前、生产救灾等各项工作。全县在突击完成支援解放*南下作战支前任务的同时,把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提到重要位置。至年5月,仅海安镇就恢复和新开商店家,工厂、手工业作坊家,电灯厂也恢复生产。年,全县有多家工业企业正常开工生产;全县粮食总产量18.47万吨,比年增加1.27万吨,海安县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发展起来。
年8月,戴盟离开海安,调南通地委工作。
从17岁到27岁,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最初“联抗”部队的*工队员到*的县委书记,戴盟在这10年的烽火岁月中始终牢记入*初心,艰苦奋斗。
战地*花入诗行
戴盟出身耕读之家,5岁入私塾,而后步入小学、中学,上高中时遭逢日寇进犯,县城沦陷,学业时断时续。年至年的10年间,戴盟一手拿枪杆子,一手拿笔杆子,参与创办《姜城斗争报》,并在《姜城斗争报》《紫石大众》上发表报道、消息、通俗诗歌,坚定我*干部坚持武装斗争的信心,鼓舞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斗志。他作为一名文化战士投身革命队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逐渐锻炼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革命*人和地方领导干部。
戴盟常说:“和许多当年共同坚持斗争的老同志一起,能活着从战争年代生死拼搏中走过来,靠的是海安的人民群众。”年底,紫石县委***机关及武装力量甚至一度被敌人压制在东西10里、南北5里的里下河狭小地带,戴盟利用战斗间隙、行*转移之际,随时留意收集材料、构思创作。他的诗词集《游击山歌》里的大部分诗歌就是在这时创作的,其中有描写战斗生活的,如《游击山歌》之六《水网轻骑》:“水网驰骋子弟兵,东游西击一舟轻。一人一桨划行疾,快速机灵赛汽艇。”《游击山歌》之二十五《偷渡青萍》:“夜深悄渡青萍港,一筏浮沉过要津。碉堡难封姜曲海,人民公路属人民。”《游击山歌》之二十七《水网歼敌》:“水能覆舟并载舟,我人欢喜敌人愁。圈圈套套沟沟通,顽匪钻来一网收。”有描写*民鱼水情的,如《游击山歌》之八《想新四*》:“见面寒暄伸四指,其中奥妙两心知。哑然无语心相照,日夜穷人想‘心思’。”《游击山歌》之九《老人应对》:“面对屠刀恨在心,从容应对敌盘询:破衣烂裳都搜尽,穷户何来‘新手巾’?”有怀念已故战友的,如《游击山歌》之四十五《马塞同志》:“反顽前哨志堪夸,铁骨铮铮报国家。三十年来存一纸,令人长忆马文霞。”《游击山歌》之四十六《英雄女兵》:“敌后坚持作战频,战机一失恨难平。高垛血战真沉痛,巾帼难忘高凤英。”有描写曾经在海安一起度过人生的青春岁月,结下终身友谊的老战友们的,如《游击山歌》之四十四《老谢同志》:“眼细心红数老谢,盒枪一插走天涯。坚持紫石中流柱,南北东西四处家。”
此外,《游击山歌》中还有一首十分风趣的《二十称“爹”》:“年方二十好年华,杀敌从*报国家。父老乡亲深爱护,嘘寒问暖笑呼‘爹’。”原来,坚持斗争中的县区干部多半为20多岁的青年,按照海安习惯,被诙谐地称为“爹”,戴盟即被称为“戴爹”。
在海安战斗生活期间,戴盟先后在*内刊物上发表新闻、通讯、诗歌等作品60多篇。年写的《姜城进行曲》编入《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诗歌编》。后来,陆续出版的书籍有《女游击队员》《蚕姑娘》《水网坚持》《雨过天晴出太阳》(解放区歌谣集)等。这些源自海安的革命文学作品,真实记载了当年海安人民对敌斗争的艰苦历程,充分表现出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尤其是那些山歌、民谣,极富战斗力、感染力,对于教育群众收效显著。
战争年代同样在海安工作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文联主席的李进对戴盟的作品有如下评价:“戴盟同志长期在海安地区工作,他也就是在斗争生活中同时积极从事写稿的一个……我们都从过去的写作中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而戴盟同志的写作,却更具有海安的史料价值。”
三次捐赠见真情
年,戴盟离开了为之奋斗了十年的海安,但他的心仍然与海安紧紧联系在一起。
戴盟常说:“是海安的*组织培养了我,是海安人民哺育了我!”年,戴盟到海安参加抗战史料征集座谈会,写下《满江红·谒海安革命烈士墓并忆水网坚持》:“百里水乡,万众是铮铮铁骨。三角地,明枪暗箭,斗争激烈。五里一碉三里堡,土顽更比洋顽劣。数千天,原地苦坚持,心如铁!头可断,身可裂;心不移,志不屈。烈火中,多少英雄豪杰。河道千条如绞索,桥梁万座胜刀钺。到头来,胜利属人民,妖氛灭!”年11月,戴盟再访海安,在诗中称自己是“十年游子”:“十年游子又重回,梦里家乡喜再归。旧地重游难辨识,日新月异祝腾飞。”正是基于这种深厚感情和走上革命道路之初难以磨灭的记忆,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把海安当作第二故乡。出于割舍不下的故乡情怀,戴盟先后3次把自己珍藏的书籍、书画作品捐赠给海安。
20世纪80年代,戴盟把珍藏数十年的《紫石大众》《海安大众》合订本(共5册多期)及油印的年版的《紫石县地图》捐赠给海安。
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戴盟第二次向海安捐赠珍藏的书籍,共60多箱,多册,近2吨重。他还以《海安诗痕》为题,书写了从20世纪40年代起自己创作的《游击山歌》50幅、讴歌海安的诗词20多幅作品。戴盟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捐赠(书籍)给第二故乡,以了我多年心愿。”
戴盟9年第二次捐赠的书法作品在海安档案馆展出
年6月,戴盟第三次向海安捐赠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包括国画17幅,书法作品28幅,版画45幅,其中有郭沫若、沈尹黙、赵朴初、沙孟海、陆抑非、王个簃、方增先等书画大家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赠给他的作品,再加上戴盟个人书法作品8幅、画2幅,共幅字画。另外,还有战争年代他一直用的两个装文件的小木箱。
时年93岁高龄的戴盟动情地说:“海安是我的第二故乡!在海安,我战斗、工作、学习,锻炼成长,前后10年,对于海安非常有感情,海安时常入梦来!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三批捐赠的书籍书画,表示我一点心意,让这些字画书籍成为*的财产,成为人民的财产,能够在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中发挥一些作用。”
年11月26日,戴盟因病医治无效,在浙江杭州逝世,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
戴盟曾说,为什么我的梦里常有海安,因为我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海安这片热土也永远不会忘记戴盟对海安的贡献,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海安的真情厚意!
(作者单位:海安市人大常委会)
往期回顾
战地书翁沈轶公
关于『红十四*鞠家厦庄*部』之考
南通地名掌故——侯家巷、石桥头、胡家园·胡家庵巷
百年温家桥
如东的一柱楼、洗马池
听说过如皋村、如皋港和唐代“边检”吗?——如皋古运盐河沿线消失的十个重要古迹
南通地名掌故——将*巷·将*园、保家野大门、孩儿巷
南通童谣的变迁
大生纱厂的文物遗存
南通地名掌故——柳家巷、武胜巷、施家田
征文启事
征稿文章以传播历史知识,讲述南通故事为主,内容可涵盖南通地方*史、民俗风情、文化遗存、江海风景等多个方面。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文章字数在~字,配相关图片。文章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投稿邮箱:ntszt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