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故-事——
清镇职教城
贫困学子们的求学路
教育拔穷根
职教先冲刺
引言
近期,我们组织贵阳作家对贵州(清镇)职教城的部分贫困学子进行了采写,从这十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扶贫*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怀下,生活在职教城的贫困学子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奔跑的少年王少炳的故事。
06
奔跑的少年
作者/奚婧
王少炳,壮族,是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校轨道交通通信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
年,王少炳出生于贵州省从江县雍里乡雍里村。从江县是贫困县,雍里村则是深度贫困村,这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坐落山脚下的一片平地上,一百多户人家围着流经村里的一条小河世代定居于此。
王少炳家是建档立卡户,对于幼年时的王少炳来说,村里大多数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每年,他最期待的事就是过年,因为过年时,远在广州打工的父母会回来。年初四,村里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民族活动,在外打工的大人们都回来了,这是王少炳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但快乐的时光那么转瞬即逝,过完年,父母又出门打工了,他和姐姐依偎着年老的奶奶,期盼着下一个新年。期盼的日子那么长,像村里总是干不了的泥巴路,深一脚泥浅一脚泥地走着,总难走到头。期盼的日子那么苦,像家里屋顶上漏进来的雨,像学校教室里木板缝里透进来的冷风,让人无可奈何。
那时的王少炳连电视也没看过,他爱奔跑在村里的山间,他知道跑过高高的山,就是县城了。这个孩子奔跑着,他想奔往外面的世界。三年级时,王少炳摔断了胳膊,终于第一次走出了大山。他坐在拉石头的拖拉机上,满心的激动和期待,透过漫天扬起的尘土想象着到达时的场景,完全忘记了胳膊的疼痛。
医院确诊骨折后,家里没钱治疗,回到村里,草药治好了他的胳膊,但他向往外面世界的火苗却越窜越高。第二年,村里的学校开始重建了,这崭新的楼房成了村里的地标,他们再也不用在寒冬里被木板缝里吹进的冷风冻裂小脸了。更让王少炳激动的是,他们有了平整的操场,甚至还有了篮球场,虽然是木板制成的简易篮球架。他在支教老师的指导下第一次认识了篮球。
后来他考上了县里的初中,又考上了高中。王少炳自豪地说:“我姐姐学习好,比我强多了。”上高二那年,姐姐考上了省会贵阳的大学。一年1元的学费无疑给本就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况且还有每月的生活费。王少炳算了一下,去饭店帮厨能包吃包住,每月还有元的工资,能够维持姐姐上大学的生活费,还能存些钱给自己做明年的学费,所以他决定休学一年,去餐厅打工。在餐厅打工的日子,每月发了工资,他就寄给上大学的姐姐,他说:“我苦点没什么,我是男生,姐姐一个人在外,多点钱能吃好点,生活得好点。”空闲时间,他抓紧复习功课。
年,他考上了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校,一个人揣着暑假打工挣来的一千元钱,独自踏上了去贵阳的高铁。这是他第一次坐火车,飞驰的火车把他带入一个广阔的世界。这时的他想起当年在拖拉机上第一次进县城的那个场景,对于新学校、新生活的期待让他既兴奋又紧张。
到了北站,他被学校接到了位于清镇职教城的新校区。看到宏伟的校门,崭新的教学楼,他惊叹:“竟然有这么大的学校!”学长告诉他校园里面还有一个湖,夏天时湖里会开满荷花。到了宿舍,六人间的宿舍宽敞明亮。王少炳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美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就是这一年,王少炳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贵州的脱贫*策落实,他们分到了县城里的楼房。村里到县城的道路也从坑洼不平的泥路修成了平整的水泥路。他们一家就顺着这平整宽阔的道路从山村搬进了县城,开始了新生活。学校除了减免王少炳每年元的学费,还给他每年元的生活补助。王少炳觉得自己一下子放松了,这么多年经济上的压力,一下子荡然无存了。
这个爱好篮球、爱好跑步的少年终于能够卸下重担,一身轻松地奔跑在校园,奔跑在操场上了,他还将奔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往期推荐
清镇职教城:贫困学子们的求学路(一)《改变》
清镇职教城:贫困学子们的求学路(二)《蒙小勤:加勉少年走出月亮山》
清镇职教城:贫困学子们的求学路(三)《阳光男孩》
清镇职教城:贫困学子们的求学路(四)《我与三个贫困孩子的故事》
清镇职教城:贫困学子们的求学路(五)《追时间的人》
谢谢您的阅览
——END——
图文
贵阳市作家协会提供
朗诵
贵阳市朗诵家协会
责编
吴婷
审核
姚煦
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