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每天都路过的高安浮桥头,那些被你错过的牌
TUhjnbcbe - 2020/11/30 14:50:00

浮桥头前观牌坊(上)

在高安老城,出大观楼去城南,必从一石质框架式建筑下穿过。这个建筑有柱有梁有屋檐,像屋却没有墙围,像门又无门扇,显然是一种非实用的景观建筑。不错,这类建筑的确是古代流行的门坊建筑,大多建在街坊里居的入口,俗称牌坊。因为借用了谯楼的屋顶样式,又建得高大气派,所以也叫牌楼。

坊,最初只是街坊里居的入口标志,两根木柱上架根横木枋,上书街坊里居名称,就像今天的路牌一样。后来发现这很有广告效用,官府便利用其作表彰工具,将代表受表彰人功绩的名称刻在上面,广而告之。因木质易朽,后改为石材,就更流芳千古了。于是,牌坊的作用便“标识”、“表彰”兼而有之了。不过“地标坊”作用单一,“表彰坊”则种类多样,有为读书人立的“进士坊”、有为官场人立的“名宦坊”、有为高寿人立的“百寿坊”、有为贞节女立的“节孝坊”。以前城南十字街(今中山路与胜利路交汇处)还有为制衡火灾而立的“风水坊”叫“四脚牌楼”(也称“井字牌楼”)等等。古代高安牌坊很多,仅收入名册的就有一百余座,但今天的高安只存留三座古牌坊。

大观楼下、浮桥头前的这座牌坊,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古牌坊,因为它是建于现代的仿古建筑,叫“青宫太保坊”。“青宫太保坊”属于功德类牌坊,是为昭示明朝礼部尚书吴山的功德而立。原坊早被日寇战火摧毁,年该坊与大观楼一起重建时仅存两根残柱。

用树碑立传建牌坊的方式表彰功德,是古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比现在颁奖状、发证书带给受旌者的荣耀感要强百倍,不仅能广而告之,还能存世千古。古时候,建牌坊入乡祀是官府给予受表彰人最高规格的待遇,只有权重功高、科举进士的人才能享其殊荣。在高安所有获得建牌坊入乡祀的人当中,只有吴山不仅够格,还是获建牌坊最多的一位。

吴山是高安城南礼义坊人(今筠泉路路一带,因吴山的字为筠泉,后人以此命街名)。公元年出生,年以一甲第三名考取进士,进入皇朝内廷的最高机构翰林院任编修。一甲第三,这个成绩可不简单,离状元就差两步。古时候当官是有志之士报效国家的唯一途径,而朝廷官员又非读书人莫属。但古时候教育还不普及,许多人对读书认字不感兴趣,因此,大字半个不识的文盲遍地都是,因而那些会读书、能中举的人就少之又少。所以,如果一城一村出了个秀才,中了个举人,全城全村人都为之自豪。倘若出了个进士,那就更是喜气冲天,连朝廷、官府也会大肆旌表、建坊赐匾。

所以,吴山一考即中,还是个探花(一甲第三),朝廷官府自然高兴,当即敕令为其建坊志庆。先在县庠(学校)旁建“科甲齐名坊”,以激励在校学子;又在其家礼义坊建“探花坊”,以光耀邻里。因与吴山同年考取进士、同时进入翰林的还有建山龙城的敖铣和新街高塘的蓝璧,所以官府又在高安南城街口为他们三人合建了“锦水群英”、“翰林三杰”两座牌坊。吴山后来官运亨通,历任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等高职,连他的浩祖、曾祖、祖父、父亲、儿子都赐封了官爵,因而州府再在他家门口建“四世一品”、“五代重封”牌坊两座;在府衙谯楼(即大观楼)前建“青宫太保坊”一座。

浮桥头前观牌坊(下)

在高安,除了为吴山、敖铣、蓝璧建的牌坊外,高安的进士坊还有许多,其中有为父子、爷孙、兄弟同为进士所立的“世登金榜坊”、“祖孙同科进士坊”、“世科坊”等;有为一年或一地考取多名进士所立的“五马坊”、“九桂坊”、“联璧坊”、“奎璧联辉坊”等。

为成功学子立的牌坊很多,为高官名宦立的也不少,如“名宦才将坊”、“宪台清要坊”、“父子宪臣坊”、“天宠世袭坊”、“正直方岳坊”等等。但这诸多盛名高坊都不及村前镇清代皇帝为“三朝元老,皇帝老师”朱轼而立的“帝师元老坊”显赫珍贵。

“帝师元老坊”位于村前镇瑶元行*村境内,历经二百七十余年的石牌坊依然完整无损、色泽夺目、气势宏伟。这也是一座功德牌坊,由于建在荒野墓地,故也属墓地牌坊。这是清朝乾隆皇帝特敕修建的。牌坊题额“帝师元老”及柱联“名卜金甄三纪勋猷高北斗,望留绿野千秋事业并东山”是朱轼的同事、官至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的奉新人甘汝来所题。因为墓主人当过乾隆的老师,所以该牌坊是按皇家规格设计建造的。

石坊通高7.20米,四柱共宽6.99米。每座座底长1.65米,宽0.80米。四柱下端前后均扶筑卷云鼓石。坊上两面镂雕有“双鲤跳龙门”、“麟趾呈祥”、“天下文明”图和琼阁、龙凤、仙鹿、天马、牡、莲、如意、宝相、吉锦等图案。两级歇山顶,中顶高出,均雕以瓦楞,正脊雕卷云纹,翘四角。檐下均作斗拱结构。边顶对称,各翘两角,檐下亦作斗拱。是高安乃至全国幸存的皇家官员牌坊,历史、艺术价值极高。

在高安,墓地牌坊除了朱轼陵园这一座外,还有另外一座叫“荣封一品”坊。“荣封一品”坊位于村前镇林山村,是雍正四年(公元年)朝廷专为朱轼母亲冷氏而立的。因为冷氏去世时朱轼已升任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所以获此诰赠。与此同时,早冷氏五年去世的朱轼父亲朱极光也被追封为光禄大夫、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据《坡山朱轼宗谱-阡记》记载,朱轼父墓合葬地原在今墓地四里之外的蛟龙畔,是乾隆七年(公元年)朱轼儿子朱必锴遵父遗嘱才迁葬于此的。“荣封一品”,是当年皇上给朱轼母亲的最高荣耀。一个远离京城、深居山野的农村妇女,能得当朝皇上恩赐,这可是朱轼给家族带来的福祉啊。

不过,与“帝师元老”坊相比,“荣封一品”坊显得矮小寒酸。而且牌坊明显惨遭损毁,只剩大半边。中间一块门楣横匾上刻有:“荣封一品”的楷书大字,两旁门柱刻有对联一幅:“恩滎奕奕光泉瀼;福庆悠悠啓后昆”。据说这是朱轼父母的合葬墓。据村民说墓地早在年被人盗挖,原先坊前有石狮一对,坊后有石马一对,也被古董偷盗者给偷运走了。这令人陡生憎恨与惋惜之情,是文革与偷盗,把高安的文物古迹毁得所剩无几。

本文系投稿。作者为谢华平老师。ping。。

如有转载请联系本平台授权并注明出处。投稿请发至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天都路过的高安浮桥头,那些被你错过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