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石达开在江西所向披靡,差点逼死曾国藩,居
TUhjnbcbe - 2025/5/18 17:13:00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如何在一集之内结束《甄嬛传》。

雍正:抬起头来给朕瞧瞧!

甄嬛:(缓缓抬头)。

雍正:真tm丑。

全剧终。

说完由《后宫·甄嬛传》衍生出的段子,小编谈一谈《江西·达开传》中,石达开差点就变成段子里的甄嬛。

咸丰五年十月十五日,石达开率部自湖北进入江西。

他手下的军队有多少人呢?

根据清朝官方给出的数字,是三万。

我们知道,太平军喜欢虚张声势,清军也有日常性夸大敌人兵力的传统,所以石达开手中的三万人需要大大缩水,真实数字也许连一万都不到。光绪《江西通志》甚至声称:“十月,伪翼王石达开自崇阳、通城败窜(江西)义宁州,众不满千”。

然而,石达开进入江西后,旌旗指处,所向披靡,很快便把大半个江西纳入了太平天国的疆土。用王安定在《湘军记》中的文字形容:“江西八府五十余县皆陷,存者惟南昌、广信、饶州、赣州、南安五郡”。直到咸丰八年八月十五日,太平天国在江西最后一座城市——吉安被清军拿下,石达开经略江西建立的基业,才算灰飞烟灭。

经略江西,不但是石达开军事生涯的顶峰,也是太平天国前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开疆扩土。很显然,如果把这段历史拍成电视连续剧,不象《甄嬛传》那样,扯上几十集,还真无法完完整整说清楚。

然而,石达开进入江西之初,差点就把一部几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在一集之内便结束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且听小编从头说起:

咸丰年间的两广,是一个超级巨大的火药桶,大大小小的起义层出不穷。太平天国不过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支而已。太平军定都金陵后,两广依旧不太平。造反,这一有前途的事业并未因为他们的离去而停歇,而是愈演愈烈。天地会,作为明末便一直存在的反清组织,一直在广东造反事业中挑着大梁。

期间,江南大营又因军纪,欠饷等原因不断裁撤两广籍的潮勇、捷勇,这些人回到原籍后,更加剧了当地的不安定因素。

于是,“屠夫”叶名琛闪亮登场,他被咸丰从广东巡抚提拔为两广总督后,对天地会义军继续采取以屠杀为主要手段的高压政策。义军在两广呆不下去,便纷纷跑去了邻省。

有几支天地会义军,他们先是在叶名琛的剿杀下,亡命到湖南,随后,湖南巡抚骆秉章派出湘军名将王錱和刘长佑等人前去征讨,他们又被打的落花流水。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有些队伍被消灭,有些却象滚雪球一样联合起来,一路向江西奔去。

我们看一下其中比较大的一支联军的行军轨迹:

这支天地会联军自湖南茶陵进入江西永新,再从永新出发,经安福、分宜、万载,直驱新昌。咸丰五年十一月一日,联军兵临江西瑞州府新昌县城之下。他们人困马乏,迫切打算进城修整。

然而,新昌这个鹊巢,刚刚被一只鸠抢先占了窝。

原来,咸丰五年十月十五日,石达开自湖北通城进入江西义宁,在义宁辖属的渣津大败清军,阵斩敌军主帅江西赣南镇总兵刘开泰。接着,他挥师南下,恰恰赶在天地会联军之前占领了新昌。

得知新昌城内的鸠便是太平天国的大鸟,翼王石达开之后,天地会联军扔出硬梆梆的两个字:挪窝!

石达开回答了更硬的一个字:滚!

两家各不相让,一场火并即将爆发。试想,假如两支军队在新昌打上这么一架,经略江西也许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为清廷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江西地方官们可以搬凳子吃瓜,美美的看一出鹤蚌相争的好戏。曾国藩也不会被困南昌。咸丰更是不用为江西焦头烂额,也就能多活若干年。或许,因火并引发的蝴蝶效益导致如今还是大清国,那么,前几天的双十一,小编的购物车里应该会存着几包打折的裹脚布。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来到磨刀霍霍的两军阵前,他启动三寸不烂之舌,先是说得两家罢兵,然后,他又说得天地会联军大佬们甘愿投效在石达开门下,成为太平天国经略江西的前驱。

此人是谁?

答案是上高人严守和,又名严绍。在某些资料中,严绍是名,守和是字,但我们还是根据清方的奏报,称呼他为严守和。

严守和凭什么有这么大的面子呢?

第一,严守和岁数不小了。他有成年的儿子,同治年间的《上高县志》用“年耄”二字形容他。中华民族向来有尊老的美德,一个老者出面,再凶顽的家伙也会先听上一听。

第二,严守和有功名在身,他的功名是贡生。

我们看一下贡生的定义:科举制度中,生员,即秀才一般隶属于本府、州、县学,若考选入京师国子监读书,则不再是本府、州、县学的秀才,而称为贡生。意思是把人才贡献给皇帝。

严守和是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在天子脚下见过大世面的。包括石达开在内,义军领袖们文化都很有限,贡生严守和面对他们,自然有一定的心理优势。

第三,综合分析严守和的资料,他应该在当地有一定地位,属于地头蛇级别。

严守和出马,说得两家联合。咸丰五年十一月一日,太平军与天地会联军在新昌合兵;十日、十一日,他们接连攻下了瑞州、临江两个府城;十二月一日,又拿下了袁州。其中,袁州府辖属之万载县是传檄而定的。因为严守和先一步派人到万载城中贴满了宣传太平天国的告示,等到石达开的人马一来,百姓立刻大开城门。

坐拥瑞州、临江和袁州,石达开算是在江西彻底站住了脚跟。之后,他启动了吉安攻城战。攻占瑞临袁,石达开基本没花什么力气,敌人不是望风而逃,就是一触即溃。然而,吉安攻城战是场硬仗。进入江西之后,石达开第一次正面直对江西本地清军的拼死抵抗。

吉安,在天地会与太平军的合力攻打下,足足坚持了两个多月。城破后,守卫吉安的清方官员没有束手待毙,而是组织巷战,继续与太平军死磕。盘点石达开经略江西时期死节的清朝官员,官职最高的在吉安。吉安,也是清朝官员死节人数最多的一座城市。

然而,尽管吉安之战打得如此艰苦卓绝,其在石达开军事生涯中的名气却不高。大众的眼光,完全被之后的樟树镇之战吸引住了。

为何会如此?

小编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是曾国藩。

樟树镇之战前,石达开攻克了瑞州、临江、袁州和吉安四个府;之后,则攻克了抚州和建昌。在这些战役中,石达开都是在与江西本地的清军作战。

而在樟树镇之战中,石达开的主要对手是周凤山。当时,周凤山是曾国藩麾下的首席大将。这么一看,樟树镇之战就是石达开与曾国藩的对决。在晚清,曾国藩的名气太大,成就太高,以至于如果把石达开经略江西比作大餐,攻克瑞临袁吉好比正餐前的四碟凉菜,攻克抚建则好比餐后的两块小甜点,樟树镇之战才是堂堂正正的硬菜。

其二是缺憾。

樟树镇之战是有缺憾的,取得胜利后,石达开放过曾国藩不打,到天京城下参加一破江南大营去了。

在一些太平天国粉丝看来,石达开打赢樟树镇之战,已经把曾国藩逼在了南昌。他就该临门一脚,杀入江西省会,一刀剁下曾国藩的狗头。如此一来,不但石达开经略江西完美收捎,连太清之战都即将迎来圆满的大结局。

而在一些曾国藩粉丝看来,幸亏石达开没有进逼南昌。否则,文正公死节事小,国家和民族失去了一位千古完人,可就事大了。好险,好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然而,恐怕没有人知道,如此至关重要的樟树镇之战,若不是因为另外一个清朝的贡生,石达开也许根本赢不了这次战役。

的确,推动历史进程的虽然是大人物,但在某几个关键的节点上,却是小人物左右了历史的走向。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还是听小编从头说起吧!

石达开经略江西之前,曾国藩也在江西。不过,他的目标不是石达开,而是驻扎在九江、湖口,由林启荣、黄文金等人统领的太平军。石达开攻打吉安期间,江西官员纷纷要求曾国藩派兵前去解围。曾国藩出于综合考虑,拒绝了这个请求,而是把麾下的首席大将周凤山派到了樟树镇一带。

不久,彭玉麟伪装成游学乞食之人,从湖北敝衣徒步,穿越无数太平天国关卡,步行七百里来到了江西。曾国藩看着风尘仆仆的彭玉麟,象是看着一个从天而降的人形馅饼,感动到差点哭了。他把湘军内湖水师交给彭玉麟掌管,并让彭玉麟率领水师开赴到樟树镇附近的赣江,配合周凤山的陆军。

为何曾国藩如此看中樟树镇这个地方?

因为樟树镇是江西重要的战略要地。曾国藩说:樟树镇“西近瑞、临,东接抚、建,两岸之关键,省城之咽喉。”石达开如果拿下了樟树镇,进可以攻打南昌,退可以利用樟树镇四通八达的交通,控制江西腹地。

樟树镇大战之前,周凤山与彭玉麟的水陆联军便驻扎于此。曾国藩信心十足,写信告诉好友罗泽南:“周将(周凤山)……回扎樟镇,日内可同雪琴(彭玉麟的字)进剿,差慰廑念。”

从之前的战役中,我们能够看出,石达开能在经略江西中取得如此巨大的军事成就,不是他太狡猾,而是敌人实在无能。只要清军肯拿出诚意和他死磕,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吉安攻坚战。

周凤山算不上湘军名将,但他是塔齐布的部下,带的兵也是塔齐布曾经的百战劲旅。论士兵的素质,驻扎在樟树镇的湘军绝对要胜过吉安围城里的江西地方部队。何况,湘军两大非湖南籍名将毕金科与朱洪章此时都在周凤山军中。

至于彭玉麟,能为自不必说。而且,湘军水师上配置着洋炮,其火力和准确度都要吊打太平军战船上安装的土炮。有周凤山与彭玉麟在樟树镇水陆联手,若是发挥到正常水平,石达开不可能轻轻松松取得之后的大捷。

然而,我们看到,咸丰六年二月十八日,当石达开率军直攻樟树镇,周凤山在彭玉麟“炮船帮击”的状态中,只和敌人打了一个照面,便全军溃败。

为何身经百战的湘军如此不经打?

我们把时间的坐标轴调到九天前。

咸丰六年二月九日,24岁的赵烈文以曾国藩幕僚的身份来到樟树镇湘军大营。周凤山和彭玉麟知道赵烈文是领导派来的,都是不敢怠慢。赵烈文提出在大营中走走,周凤山立即表示,要亲自陪着检查。

没走几步,赵烈文看见一群湘军士兵围成一个圈,一个江西口音的声音从人圈中传出:“石达开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赵烈文怀疑自己的耳朵,这还是不是曾国藩的湘军大营?他急忙上前查看,却见湘军们围着一个文士。此人口若悬河,大逆不道的言辞滔滔不绝,夸完石达开,又猛夸太平天国。湘军们大气都不敢哈,夹着尾巴恭恭敬敬的听。

赵烈文回顾周凤山:此人是谁?

周凤山答曰:军中文员,临江贡生谢某。

赵烈文恍然大悟。咸丰年间的江西是文化大省、经济大省,从方方面面碾压偏僻的湖南。所以说,当江西贡生面对湖南文盲,天生便带着一种令对方跪舔的强大气场。而且,湘军士兵不是兵油子,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夫出身。这些人所在的村子,几辈子都考出不一个秀才。所以贡生谢某一开口,他们听得信以为真,并被还未到来的石达开彻底吓到了。

两军交锋,士气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樟树镇大战在即,有人居然跑到湘军大营,公然夸赞敌军主帅。军心士气瓦解到如此地步,石达开又焉能不在九天之后大败周凤山?

其实,周凤山想要赢得樟树镇之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立刻以妖言惑众之罪砍了谢某,用他的人头祭旗。日后,湘军名将王錱被骆秉章派去援救江西,他对敢于不剃发,不办团练,心向太平天国的江西知识分子,那叫一个辣手无情。仅在咸丰七年七月十六日,王錱便一口气杀掉了三位敢于阻拦湘军公务的江西绅士。

然而,作为一个血统纯正的湖南人,周凤山能从曾国藩麾下的首席大将混不到湘军名将的排行榜里面,不是没有原因的。看到谢某如此当众大放厥词,周凤山只是让他离开自己的军营完事。小编相信,这个谢某恐怕马上就会跑去找石达开,把樟树镇湘军的情况和盘托出。

严谢两位贡生不是个例,江西读书人对太平天国好感度之高,令人咋舌。李秀成在其自述中曾经论及太平天国的追随者:“读书明白之士子不从,从者具俱是农夫之家,寒苦之家。”不过,石达开的江西与众不同,因为不止农夫之家,寒苦之家从之,连读书明白之士子也有很多人站在了太平天国的大旗之下。看过小编太平天国江西系列文章的,自然知道还有很多例子,这里就不再赘述。感兴趣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达开在江西所向披靡,差点逼死曾国藩,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