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聂俊鹏文/图
俗话说,路不通,致富一场空;路不畅,美景无人看。在宜春,当地将“修一条公路,串一线风景,带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建设理念贯穿于公路项目建设始终,让一条条民生致富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个个公路驿站串起沿途宜人风光。当下,一幅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在宜春展开。
少数民族村路路畅景美产业来
金秋的上高,稻谷金黄、瓜果飘香。
9月22日上午,驱车沿着G国道宜春上高段出城方向行驶约15分钟,一个“洋林归侨少数民族村”巨型牌坊映入记者眼帘。右拐驶入进村大道,只见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周边土地上种满了油茶、火龙果、密柚、甜柿、皇菊等,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味道。进入村庄,一排排侨家小楼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民族文化广场、版画展厅、民族长廊,艺术范儿十足……浓郁的乡村民族风情和时尚的现代元素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据洋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胜德介绍,该村是由瑶、侗、傣、壮、京、苗、汉7个民族组成,共户,人。10多年前,村路还是坑坑洼洼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到下雨天,就会出现积水,无法出门,被村民戏称为有水有泥的“水泥路”。那时,洋林村村民收入普遍偏低,主要靠种植柑橘为生,每到柑橘成熟季节,大货车过来运输果子开不进村,村民只好用背篓、三轮车等工具进行多次转运,既费时又费力。而孩子们上学,也只能骑自行车或步行到7公里以外的敖山中学上学,因道路崎岖难行,再加上G国道货车较多道路过窄,常常在路上遭遇各种险情。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宜春和上高多次对G国道升级改造,将二级公路改造为一级公路,12米沥青路面改造为24米沥青路面,洋林村也悄然发生改变。借此契机,洋林村的入村道路被改造成宽阔的水泥路面。年,乘着建设秀美乡村示范村政策的东风,洋林村科学谋划村庄发展,对该村进行整村设计,政府对余幢居民住房进行改造,对全村路面进行了硬化。
道路的修建,给村民们出入更便利,与外界的联络也越发频繁。通过政府部门牵头,村集体引进台商建设农场,积极培育热带水果大棚、皇菊等,摸索了一条“村集体+农户+公司”的产业富民之路。同时,洋林村抓住民族文化特色做起文章,邀请专家以“七彩洋林、风情侨乡”为主题,对村庄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经营、少数民族观光旅游进行了整体规划,注入少数民族特色的色彩和图腾元素,令游客纷至沓来。
宜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上高公路分中心主任晏彬对记者说,为了方便游客停车游览,年,当地投资多万元在洋林村村口G国道上建设了”洋林驿站“。驿站的设立,大大提升了洋林村知名度,又推广了七彩洋林糕、京族春卷、瑶族窑鸡、五色饭等民族特色美食。侗族的“打侗年”、傣族的泼水、苗族的竹竿舞……从年至今,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节,吸引了近10万人前来参观和体验民俗风情,大大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打通梗阻路铺就幸福康庄大道
实际上,洋林村的变化,只是十年来宜春公路“扩路网、升等级”,促进沿线群众出行方便、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上高高情远韵驿站融入地方旅游文化元素晏彬介绍称,在上高,以G国道为主轴,该中心通过改扩建公路,将白云峰漂流景区、镜山森林公园、九峰山、大观塔、上高会战烈士陵园串联起来,扩大了上高县公路交通网通往各主要旅游景点的通行能力,惠及泗溪镇、敖山镇、塔下乡、锦江镇等乡镇,既带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沿线聚集了多家货运物流企业,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
在靖安县官庄镇塘埠村,村民王萍一家住在罗湾水库旁,家里几代务农,过去由于九岭山脉和罗湾水库的阻隔,从家到靖安县城需要1.5小时车程。年6月,靖安G高湖至罗湾段公路改建项目建成通车,该项目通过建设全长米的铁门堑隧道(江西省最长普通国省道公路隧道)打通了九岭山脉“山隔”,至此,王萍家到县城的车程缩短到40分钟,交通便利了,农产品再也不愁销路,不少经销商纷纷上门订购,全家人收入当年就实现了翻番。
不仅如此,年9月,S袁州温汤至洪江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建成通车,明月山风景区两个旅游重镇实现串联;年11月,S铜鼓带溪至宜丰找桥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建成通车,为铜鼓、宜丰、奉新三县多个边远乡村打通致富之路;年10月,G袁州沙田至分界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完工通车,G袁州区境内路段全部升级为一级公路……
宜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徐国平介绍称,十年来,宜春新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6条,.7公里;升级改造普通国省干线公路48条,.公里;截至年底,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公里,其中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95.3%,国省道优良路率达92.7%。
徐国平称,宜春打出了“江山多胜游,宜路伴君行”的公路服务品牌,每条国省道升级改造与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文旅融合等紧密结合,通过建设各具特色的公路驿站,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和传统文化展现在司乘人员面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出行的向往,为群众铺就奔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