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农民工提前返乡我省多项措施破解农民就业难题-焦点新闻-中国养殖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沿海部分企业的农民工提前开始返乡。部分劳务输出大省返乡回流情况较为严重,农民的转移就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而黑龙江省农民转移就业受影响并不明显。一方面,与当地的结构性特点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黑龙江省也多方准备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也突破了农民转移就业的传统思维。
结构性措施保障农民转移就业
据统计,截至12月10日,黑龙江全省因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48635人,占全省转移总量不足1%,占向省外转移农村劳动力132.9万人的3.6%。相对来说,金融危机对黑龙江省农民转移就业的影响较小,这与黑龙江省农民转移就业的结构,以及各方面的措施保障密切相关。
首先,黑龙江农民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高。截至11月末,黑龙江省有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比去年末增加3.8万人,省外务工农民80%以上是有组织输出的。
黑龙江省在省外建立50人以上的劳务输出基地826个,其中长江以北就有784个,在省外务工农民多是成批出去的,一旦有零星失业的也被劳务输出基地吸纳。另外,截至11月末,黑龙江省向国外新增转移2.9万人,很少有返乡。
其次,农民就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居多。截至11月末,黑龙江省农民在第三产业务工较去年末增加6.9万人。由于第三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偏小,返乡农民工还不多。
再次,高技能工种培训人数增加。由于黑龙江省近两年加大了技术含量高工种的培训力度,2008年,全省高技能工种培训人数已占技能培训总人数的3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就业稳定率有很大提高。截至11月末,黑龙江省转移就业农民从事管理性工作的人员较去年末增加6.2万人,常年转移增加7.3万人。
多项措施助返乡农民工转岗就业
首先,运用对接会等形式为返乡农民工寻求就业、转岗岗位。为将金融危机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促进返乡农民就近就地转移,2008年12月,黑龙江省农转办及哈尔滨市工商业联合会等单位分别在阿城市、牡丹江东宁县、佳木斯市举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接会。仅前两次活动就吸引哈尔滨市、牡丹江市、阿城市、东宁县等市、县的174家用工企业、76所培训学校、部分劳务中介组织和40余名农村劳务经纪人,以及4100多名农民参加。
其次,送岗下乡,帮助农民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据业内人士预计,2008年年底前,黑龙江省将有204.2万农民需要转移就业,同比增长5.7%,特别是“4050”农民转移就业数量将明显增加。对此,黑龙江省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帮助农民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再次,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再就业。黑龙江省各地在调查了解本地企业和大项目建设用工需求的基础上,按订单开展技能培训,扩大就地就近转移。例如,在元旦、春节等农民工返乡高峰期,很多地方将开展农机驾驶与维修、沼气工、食用菌栽培加工、北药加工、特色养殖加工和山野菜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所需技能的培训。
从劳务输出“加法”向创业致富“乘法”转变
有关专家指出,组织、引导和鼓励各地返乡农民开展返乡创业,实现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带动一方致富”的乘法转变,将会在全社会形成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循环。
——加强财*金融扶持。各级财*建立返乡农民创业基金,为农民创业活动提供贷款补贴和贷款担保。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民间贷款组织,解决农民创业的起步资金问题。
——制定出台返乡创业*策。放宽准入条件,落实创业用地,合理减免收费,实行税收优惠等*策,支持从事个体经营。返乡创业农民可享受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优惠*策,以及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相关*策。
——围绕区域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提供创业指导。引导返乡农民开发特色行业,发展地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