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五大主力”是指抗日战争时期战绩最辉煌,抗战结束后国民革命军装备最精锐、战力最强的五支部队,分别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六军、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及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其中新一军、新六军被东北野战军歼灭,第五军、第七十四军被华东野战军歼灭,第十八军被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歼灭。
国民革命军历史上有两支新编第一军,第一支成立于年,由何应钦任军长,但“五大主力”中的新一军为第二支。年10月,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成立于印度,为第一支于国外建军的国民党军队,由国民革命军新三十八师、新二十二师组成,首任军长为郑洞国,新三十八师师长则为孙立人,新二十二师师长为廖耀湘,三位将军均为抗日名将,该军也在缅甸取得了赫赫战功,曾击败日本第十八师团,更曾一次性歼灭日军一万六千多人,有“天下第一军”之誉。
年,新一军扩编为新一军、新六军两个军,新一军军长为孙立人,新六军军长为廖耀湘。抗日战争胜利后,新一军开赴东北,参加了血战四平等战斗并屡遭打击,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新一军所在的廖耀湘西进兵团受阻于黑山,最终该军与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六军于辽西被东北野战军全歼,而此时的新一军军长为黄埔四期的潘裕昆。
国民革命军史上的新编第六军也有两支,一直为年由湘西地方部队组建,薛岳任军长,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年编制撤销,“五大主力”之新六军为年由新一军新编二十二师及五十四军第十四、五十师合编而成,首任军长为抗日名将廖耀湘。新六军成立后即在缅北大败日军,打通了著名的中缅公路。解放战争时期,新六军开赴东北,初期进攻凶猛,但最终与新一军一起覆灭于辽西,此时新六军军长为黄埔六期的李涛。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曾是多支部队的番号,但最著名的第五军为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一军改称。年2月,国民党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新十一军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为杜聿明,该军主力师师长为名将戴安澜,而新编第二十二师也隶属于该军。抗日战争时期,第五军取得了昆仑关大捷并为第一批入缅作战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第五军曾先后两次改为整编第五师,该部主要于华东作战,胜多败少,最终于“淮海战役”中被华东野战军包围、歼灭于陈官庄,原军长邱清泉战死,时任军长熊笑三突围。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的老牌劲旅,建军于年中原大战时期,首任军长为陈诚,该军也为陈诚的起家部队,在中原大战、内战及抗日战争时期均有辉煌战绩,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鄂西会战、石牌战役、常德会战、湘西会战等战役,涌现了罗卓英、黄维、方天、彭善、胡琏等抗日名将。年,十八军改编为整编第十一师,年恢复十八军番号,最终于“淮海战役”中被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部队包围、歼灭于双堆集,时任军长杨伯涛被俘。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组建于抗日战争初期的淞沪战场上,由51师、57师、58师组成,首任军长为俞济时,而51师师长则为王耀武,王耀武也是74军第二任军长。七十四军为抗日战场上战绩最为辉煌的部队之一,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万家岭战役、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战役等重大战役且均取得了重要战果,被誉为“抗日铁军”,日本投降后空运至南京受降,被誉为“御林军”。年6月,七十四军改编为整编七十四师,师长为张灵甫,全师共三万多人。年5月,整编七十四师于鲁南孟良崮被华东野战军合围,激战四天后被全歼,师长张灵甫被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