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传承红包文化与提振消费信心
作者:李龙“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句流传在粤港澳民间的拜年祝福语,代表着多年来人们对“红包”的祈福愿望。昨天是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广州不少单位都忙着“逗利市”,钱不在多,要的就是一份祝福和一个好意头。春节送“红包”和收“红包”,是国人长久以来的传统习俗。但凡有华人的地方,春节期间都少不了派红包的习俗,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寓意平安吉祥;亲朋好友间互送红包,寓意美好祝愿。也正是因为有此含义,粤语干脆将红包称为利市,寓意大吉大利。可以说,红包已经成为传承春节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小载体,它蕴含着人们对春节的祝福和期盼,体现着一种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亲情和友情。即便在今年春节,虽然很多人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减少了红包的分量,但包在红包中的那份情感和祝愿,却丝毫没有改变。作为一个经久不衰的年俗,红包文化虽然都强调春节的喜庆,体现永不泯灭的亲情友情,但在表现形式上却各有地方特色。相对于北方那种羞答答地收受红包的习俗,广东人在红包上表现得无疑要开放很多。在他们眼中,红包已经化身为吉祥的文化符号,象征着一年有个好的意头。因而,广东人上班第一天纷纷逗利市的习俗,在北方人看来或许有点“唯利是图”,但实际上这正是红包文化的多元化表现。而一个传统习俗的生命力,也正在于其多元性、包容性。春节的魅力,也就体现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多元化之中。当然,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每时每刻都在成为历史,同时又形成新的传统,红包文化也不例外。在牛年的春节,红包文化在传承固有的传统之外,又多了层提振消费信心的蕴意。这个红包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红包,而是*府发给普通老百姓的大红包。继东莞两次给市民派发几亿红包、开启内地红包模式之后,先是中央*府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向7400多万困难群众发放90多亿元的红包,而近日杭州市向全体市民派发1亿元的大红包,则更是直接赋予了红包拉动内需的新意。这种*府向市民派发的红包,从传承节日文化上看,和传统的红包并无本质区别。然而,作为一种新年俗,作为红包的新型表现形式,它将红包的内容又扩展至惠民的更深层次,红包文化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节日祝福,还体现了为民众谋福利的执*思维。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际,红包之中蕴含着提振消费的信心。都知道信心比*金还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创新型红包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红包。事实上,红包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还为春节注入了新的活力。红包、年夜饭、贴对联等一个个传统年俗表明,国人通过春节沟通和增进亲情与友情的精神诉求并没有实质性变化,变化的只是一些过节的习俗和形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