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盆景变成全景 [复制链接]

1#

胡光华

最近下乡,听一名农民朋友感叹:参观了县里美丽乡村示范点后,对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印象深刻,要是自己家乡也能建成那样,就太好了。这确是大实话。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个个生态宜居、产业红火的村庄脱颖而出,成为乡村旅游的“打卡”热地,让人羡慕不已。

相对于广大农村来说,这些美丽村庄犹如一个个别致的“盆景”,成为色彩斑斓的乡村风光,吸引城乡游客趋之若鹜。它们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展示,更是一种良好的正向示范,激励农村干部群众为之奋斗。诚然,农村群众都希望自己的村庄变成那样,既美丽又富裕。让“盆景”变成“全景”,是广大农村群众之所盼,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之所盼。

要让稀散的美丽“盆景”变成“全景”,绝非朝夕之功,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我们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因此,让“盆景”变“全景”,是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也是亿万农民的现实需求。“善谋势者成大事”,窃以为,要让“盆景”变“全景”,有几件事必须做好。

其一,长远规划,久久为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各地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切入口,打造了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新农村。然而,有的地方在建设中缺乏长远规划,只追求短期效益,认为选几个村庄,树几个典型,出一些成绩,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大部分农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并不上心。作为地方执政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乡村建设中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搞好调查研究,做好长远规划,科学配置资源,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让“盆景”示范引领更多的乡村找准方向、选准路径,从而焕发光彩,形成“群星”效应。

其二,更新认知,发掘潜力。每个村庄都是一部活态的历史,都承载着农耕文明、风俗习惯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要用发现的眼睛,重新认知并发掘每一个乡村的价值,使其“绝处逢生”。如上高县天山村,因为“空心”反而保留了原生态面貌,成为美术写生创作热地,村庄因此凤凰涅槃。万载县皂下村,赋予“穷山恶水”新的内涵,将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重新认知乡村价值,须转变思想观念、发展理念,运用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去看问题、想办法、找出路。尤其是作为发展主体的乡村干部群众,更应摒弃“等靠要”思想,主动作为。只有发现乡村的价值,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才能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其三,统筹资源,补齐短板。乡村建设中,资源配置不均也是“盆景”变“全景”最大的阻点之一。笔者以为,乡村资源配置难以绝对均衡,但应做到统筹兼顾、相对集中,促成“先进引领、后进追赶”的良好局面。比如,统筹好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缩小城乡之间、乡村之间的差距。尤其要用好人才资源,补齐农村人才短板。天山村、皂下村的成功“逆袭”,关键就在于能人引领。因此,要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兴,事业兴,“全景”未来便可期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